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旅游文化论文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文化旅游文献综述 甘孜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文 城市文化旅游开发论文 关于文化旅游的论文 生态文化旅游论文集

关于文化旅游论文范文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文化旅游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8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于本文可作为文化旅游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旅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藏区宗教文化包括宗教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生活习俗、因明学、天文历算、藏医药学、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等,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研究、发掘和利用优秀宗教文化资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地域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振兴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

在我国现有5大宗教中,海西地区分布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道教4种.现有宗教团体2个(州佛教协会、州伊斯兰教协会),宗教活动场所60处,其中:藏传佛教28处,伊斯兰教32处.海西地区宗教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历史源远流长.公元7世纪中叶,佛教开始传入吐蕃,并与雪域高原土生土长的苯教进行长期斗争和融合,同时吸取汉地、西域、克什米尔和尼泊尔等比邻国家和地区佛教之精华,形成独领,至今依然在世界宗教园林中大放异彩的藏传佛教.海西地区寺庙多,且建筑规模大,历史上这些寺院不仅是当地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巨大财富宝库,藏有数以万计的艺术珍品,卷帙浩繁的藏族文献和佛教经典.到9世纪中叶,达玛的“禁佛运动”使佛教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吐蕃3位智者经阿里、于阗(今和田)、霍尔地区(今海西地区)到西宁一带,最后隐居于今化隆县境内的“丹斗”和“阳斗”佛教圣地.11世纪初,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由于■厮■政权的支持而进一步得到发展,政教合一制度初见雏形,此后开始形成藏传佛教各派系.元朝初期,中国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发展,已形成庞大体系的藏传佛教文化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广为传播,蒙古族上层人士开始信奉藏传佛教,佛教寺院所在地逐渐成为城镇,并相继建立了政教合一制度.15世纪初,宗喀巴实行“宗教改革”并创立了格鲁派.明宣德9年(1434)格鲁派传入内蒙古地区,明正德4年(1509)内蒙古土默特阿勒坦汗(既明史所载俺答汗)率部驻牧青海湖地区,明万历3年(1575)在今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筹备修建寺院,明万历4年(1576)邀请索南嘉措,明万历5年(1577)寺院建成,明廷赐额“仰华寺”,明万历6年(1578)5月15日举行“仰华寺”开光法会,10万余人参加,阿勒坦汗赠号于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的尊号.索南嘉措赠给阿勒坦汗“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的尊号.从此格鲁派迅速传遍了蒙古族地区,湟源东科寺活佛成为格鲁派派往蒙古族地区的联系代表.明万历16年(1588)第3世索南嘉措病逝于内蒙古后,阿勒坦汗孙苏密尔被认定为转世灵童,成为第4世云丹嘉措.明万历38年(1610)格鲁派传入卫拉特蒙古地区,明崇祯5年(1632)喀尔喀蒙古信奉噶玛噶举派的却图汗入据青海湖地区.明崇祯10年(1637)正月,顾实汗率军从新疆入青海湖地区击败却图汗,随后其部众迁入青海.明崇祯11年(1638)顾实汗扮成香客朝佛入藏,5世在大昭寺为之举行吉祥法会,赠号“丹增却杰”(持教法王)尊号;至明崇祯14年(1641),顾实汗占据康巴和卫藏地区,建立起和硕特汗延后,清顺治2年(1645)给西藏扎西伦布寺法台罗桑却吉坚赞崇上“班禅博克多”尊号,请他管理后藏,请5世管理前藏.从此以后海西地区藏族和蒙古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最初兴建起帐房寺院及土房寺院.直至1958年前,海西地区共有佛教寺院18处,清真寺2处.

1958年进行宗教制度改革,出现了“左”的倾向,全州各类寺院全部拆除或封闭,一些寺主和宗教职业人员被,大部分僧众还俗参加生产劳动.古老的宗教文化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文化得以传承,寺院恢复重建.

(二)内涵博大精深.宗教文化资源大多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察价值.从文化方面来讲,寺院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在传承传统文化、旅游观光、珍藏文物,以及天文历算、民族医药等方面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利用寺院和宗教活动吸引游客和外地香客,进一步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从宗教方面来说,以藏传佛教为主的藏族宗教文化,已成为既有高原地域特色又十分兴旺发达的一种自成体系的宗教文化.藏传佛教推动藏族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更为突出.对此,藏族人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藏传佛教的寺院,以独特的建筑风格,不拘一格的绘画雕塑形式,令人目不暇接.它以独有的艺术魅力,像一块磁铁般地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观光.比如,天峻县的西王母石室,坐落在关角山的一座玲珑小山,高20多米,西侧有一神奇的山洞,洞内有一个可供4人并坐的天然石炕,天生一个仙人洞.距此不远处有一座山,山顶如斩削的平台,而石室所在的这座山峰传说是美猴王与二郎神大战被斩削下来的山尖.许多美妙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感叹不尽大自然的奇巧与神秘.

(三)藏族宗教文化神秘独特.宗教文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或多次飞跃发展之后,才逐渐具备了独立存在的结构和功能.比如,藏族宗教文化最终以藏传佛教为主流,在藏族地区特别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等精神文化领域产生了极其深厚的影响.诸多高原地域特色的宗教文化资源都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如都兰寺北的塔延山,此山中有一棵奇特的伞状柏树.相传在17世纪末,都兰寺二世丹津呼图克图(法名楚臣嘉措)在塔延山隐居参禅,当活佛功德圆满之际,紫气祥云从天而降.活佛为牧民祈愿,掬清泉做法,祈祷上天普降甘霖,泽被苍生大地.清泉落处,神柏顿生,迎风而长,苍翠欲滴,佛许下偈语:但待此树常青翠,永保大地甘霖普降,水草丰美,六畜兴旺,苍生幸福.佛语过后,神柏秀气四溢,迎风呼雨,但见山峰瑞雪纷飞,银装素裹,山峰以下细雨蒙蒙,谷中山泉喷涌,化作喷珠溅玉的溪流.采摘周边树上枝叶煨桑有驱邪祛痛之神效,后人称之为神树,常年煨桑祭奠.寺前的都兰河,如一青龙跃出群山.位于寺院西北面的赛特尔达吾,是近年来新建造的第七、第八世呼图克图舍利子纪念塔所在地,信教群众十分敬仰,经常前去煨桑祭奠.又如天峻县舟群乡的扎西郡乃神山等宗教名山,都与宗教文化息息相关.

(四)突出民族宗教文化结合的特点,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民居、岩画、民间故事、民间文学、宗教艺术、民俗婚庆以及“那达慕”和“六月歌会”等等,正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亟待加以整理和开发利用.同时,展示名胜古迹的访古文化.如都兰县热水吐蕃墓葬群和诺木洪等古文化遗址都具有较强的可研究性和鉴赏性的文化内涵.这些民族文化都是宗教文化很好的结合点,民族宗教文化更能发挥它的旅游价值.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优秀的宗教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疏导情绪、净化心灵、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也是宗教旅游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多年来,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恢复开放了一批宗教活动场所,有重点地保护了一些文物建筑,投资修建了寺院管委会办公用房,规范了宗教场所,引导宗教团体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宗教文化为纽带,宗教友好交往有了扩展.虽然我州在发挥宗教文化作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宗教文化意义的认识比较滞后.多数人缺乏对宗教的深层次认识,把研究宗教文化混同于宣传宗教信仰,把弘扬宗教优秀文化混同于传播宗教思想,甚至不自觉地一概将宗教与迷信、邪教混为一谈,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第二,对宗教文化的研究、挖掘还很肤浅.宗教文化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组织不力、经费不足、研究内容单一、研究深度不够,以及研究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关心、支持等,致使研究成果在本地区媒体得不到很好的宣传,对如何挖掘利用宗教文化资源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研究更是不够,优秀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严重不足.

总结:该文是关于文化旅游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基于RMIP理论的海南疍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运用 RMIP理论,从资源、市场、形象和产品4个方面,对8处海南疍家文化旅游资源所属地进行资源和市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旅游开发模式及核心产品。

2、 海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的开发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旅游是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21世纪潜力最大的旅游方式。海南省处于我国南疆地区,人。

3、 无锡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饮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文章从无锡旅游资源的定位,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从文化资源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无锡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把无。

4、 连山旅游目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摘 要] 连山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结构良好、旅游开发价值高。连山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结构层面的整合、旅游线路层面。

5、 论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品牌整合开发 [摘要]武当山在明代时被誉为“道教第一圣山”,它山势灵秀、道教文化纯正,道教建筑群规模恢弘、保存完整,自古就是世人朝圣旅游胜地。然而近几年的旅游。

6、 集安高句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基本处在一个相当层次,旅游成了这时代消费的浪潮。在纷繁多样的旅游形式中,有一种旅游文化成了各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