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杂志 银行格式条款论文 银行行政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英文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竞争力文献综述 银行入职培训会和论文答辩冲突吗

关于外商银行论文范文 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活动区域格局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外商银行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31

外商银行在近代中国活动区域格局是关于外商银行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外资银行理财产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1845~1937年间,随着近代中国租界制度的确立和各列强特殊势力范围的划分,外商银行以租界为根据地,遍设分支机构,开展各项业务.就机构设置区域而言,数量众多的外商银行机构既集聚于各重要口岸的租界之中和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区,又分别向各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内扩展.在业务开展方面,特别是围绕各国势力范围内铁路外债的承办等,这些外商银行机构的表现尤为突出.

关 键 词:外商银行;租界;势力范围;区域格局

中图分类号:F8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2-0028-07

从1845年第一家外商银行即英商丽如银行进入中国起,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随着近代中国租界制度的确立和各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划分,外商银行(包括中外合办银行)以租界和势力范围作为主要活动区域,遍设分支机构,从事各项业务活动等,与华商银行、钱庄之间构成了中国金融市场上“三足鼎立”之势.关于这一时期外商银行在华活动的区域格局问题,现有研究成果中论述不多. ① 有鉴于此,本文在整理利用中外有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对1845~1937年外商银行在中国活动的区域格局做一些探讨.

一、外商银行在各地租界遍设分支机构

近代中国的租界于19世纪40年代初最先出现于上海,随后向其他通商口岸扩展.外国列强在近代中国先后设立了30余处不同形式的租界,以及虽无租界之名却行租界之实的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区.租界作为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最初只是外国人在华“居住与通商”的特定区域,后来逐步演变成为独立于中国行政司法体制之外的特殊“租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列强在华又掀起了划分势力范围进而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外国列强凭借租界、势力范围等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外商银行无疑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自1845年英商丽如银行开始在华设立分支机构至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前的90余年间,关于外商银行在中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网络的情况,根据不同时期外商银行的构成以及机构设立区域的变迁,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845~1894年)

从1845年丽如银行最先在香港、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约50年间,在华活动的外商银行以英商银行为主,其机构设置主要集中于沿海对外开放的一些口岸租界及香港等地,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中可见,1845~1894年间,外商银行先后在中国各地设立总分支机构等(包括处)合计81个.就外商银行机构的类别而言,以英商银行机构为最多,有63个,约占全部机构数量的77.8%. 其中汇丰银行总分支机构等有15个,居于首位;其次是丽如银行、有利银行,各设有分支机构7个;再次是麦加利银行,有分支机构5个.法商、德商、日商、俄商及中外合办银行机构合计有18个, 仅占全部机构数量的22.2%,与英商银行机构数量比较,相差较大.从外商银行机构设置区域来看,最早对外开埠通商的沿海五个口岸和香港殖民地,聚集着外商银行各类机构共58个,约占此时期外商银行在华机构总数的71.6%. 其中以设于上海一地的租界内者最多,有23个,约占总数的28.4%;香港殖民地次之,有14个,约占总数的17.3%.

(二)第二阶段(1894~1937年)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晚清政府战败,被迫对日本割地赔款,从而掀起各列强在华索要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经过激烈角逐,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大致分布情况是:山东省最先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又被日本所窃据;长江流域等沦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西南诸省及广东沦为法国的势力范围;东北三省最初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后来被日本通过战争手段逐步吞并,此外,日本的势力范围还包括福建省.作为后来者的美国则提出并推行了所谓“门户开放” 政策, 积极向其他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内扩展势力.自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的40余年间, 伴随外国列强在近代中国势力范围的划分及演变,外商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设置情况逐渐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日商银行

1894~1937年间, 日商银行在中国各地总分支机构的设置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见,此40余年间,横滨正金、朝鲜等10家日商银行先后在华设立总分支机构等合计约107个.其中朝鲜银行有28个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约占日商银行机构总数的26.2%;其次为横滨正金银行,有21个分支机构,约占总数的19.6%;再次为满洲银行,设有总分支机构19处,约占总数的17.8%.此外,还有在华仅设立单一机构的日商银行,大约有44家. ① 这一时期前后合计,日商银行在华设立的各类机构数量约达151处.就各类机构设置的具体时段而言,1914年一战爆发前设立者约55处;1914~1918年间设立者不少于24处;1919~1937年间设立者超过60余处,另有10余处,具体设立年份无从考证.这些机构除了分设于各重要城市及沿海沿江口岸之外,主要遍布当时逐渐沦为日本势力范围的东北三省及山东省等地区.

2. 美商银行

自1902年第一家美商银行即花旗银行开始进入中国起,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美商银行在华机构设置情况统计如表3所示.

由表3中可见,1902~1937年间,花旗、美丰等11家美商银行先后在中国各地设立总分支机构等合计约37个.其中以花旗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为最多,有11个,约占美商银行在华机构总数的29.7%.从各类机构设置的具体时段及分布区域来看,一战爆发前,花旗银行作为在华开展业务活动的惟一一家美商银行,其分支机构多设于沿海沿江的一些口岸城市.自一战后期以来,美商银行在中国各地的机构数量不断增加.1917~1921年, 有6家美商银行的机构先后在华开业;1927~1935年,又有4家美商银行在中国成立.除花旗银行等个别银行的在华机构扩展至北京及东北地区外,多数美商银行机构都分设于沿海沿江各口岸城市,其中以上海、天津及香港等地比较集中.

总结:这篇外商银行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各地区区域能力影响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2000-2008年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FDI)、科研费用、技术市场成交额。

2、 丁福保和近代中国营养卫生科学传播 [摘 要] 晚清民国时期,丁福保出版发行了一大批营养卫生学著述,为近代中国营养卫生科学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丁福保对近代营养卫生科学的推介,既显示。

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纳入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 5月15日,明晟公司公布指数评估结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邮储银行”,股票代码:1658 HK)纳入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

4、 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 《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作者:王千马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6月1910年,显然是个很有意思的年份,也是新。

5、 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下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 在今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 主席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公布了11项将在今年落地的金。

6、 德国证券资本国际流动的规模变化和区域格局 摘 要:德国一直是世界贸易大国和贸易顺差经济,其证券资本国际流动,在规模变化、地域流向、内外平衡等方面表现出独有的发展轨迹和具体特征: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