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新媒体的论文 新媒体营销论文 新经济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文献综述新媒体营销 有关新媒体的论文 网络新媒体技术期刊 新媒体文献综述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论文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论文

关于新媒体论文范文 新媒体条件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实效性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新媒体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8

新媒体条件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实效性是大学硕士与本科新媒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新媒体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目前,新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提高医德教育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本文从新媒体的特征出发,结合当前医德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新媒体对医德教育的影响,并针对引发的困境给出了对策,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医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4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0-0-02

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技术研究中心的彼得·卡尔·戈德马克(Peter Carl Goldmark)首先提出的,最初仅仅用来形容电子影音商品,后来逐渐被人们接受,用来形容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新兴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市场基础和受众群体,新媒体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导向,更适应于当今世界信息化的特征,对大数据资源的处理更为得当,自然更适合信息资源的分享和传播.因此,新媒体从基本的概念提出到当前的大发展,时间跨度虽然不大,但民众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程度却很高.

1 新媒体条件对医德教育的影响

1.1 医德教育现状

“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医德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活动所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素质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拥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拥有高尚的医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正因如此,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医德教育注重医患沟通和在医疗服务中践行医德理论,已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服务实际的目的,因此需要对医德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对医德实践进行规范.我国当前医德培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具备高超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主要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方式,其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总学时可以占到总学时的8%左右.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主要以讲授为主,侧重理论灌输,而且开课的班型较大,课程考核只能以卷面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师要么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毕业的,要么是纯粹医学专业毕业的,很少有医文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医德观念.

1.2 新媒体促进医德教育

新媒体的介入,对改善医德教育教学的效果非常显著.第一,新媒体具有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特征促进医德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医德教育完全可以通过摄录等方式变成数字信息,并借助网络进行广泛传播,再加上网络具有个性化和平民化的特征,教学资源可以在网络中快速传播,并为众多主体接受,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创造出更加鲜活的案例,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使教学资源更加完善、更具说服力.第二,多种流行的新兴媒体形态使医德教育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新媒体技术与教学资源融合能够有效传播教学资源,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环境具有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医德教育同样可以应用这些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情景化再现,方便学生学习并鼓励学生交流,这对医德教育非常有益.第三,新媒体条件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对等交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由于信息传播网络具有虚擬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学生可以借助信息网络与教师进行自由交流,获得信息的方式比枯燥的说教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此外,学生可以打破传统信息渠道的限制,访问国内其他知名院校的教学资源,或者学习国外相关的开放性课程.

1.3 新媒体条件下医德教育困境

当然,相对于传统医德教育的规范性和独立性,新媒体条件也给医德教育带来了困扰.第一,虚假信息传播损害了学校教育的权威,影响医德教育.由于在新媒体条件下个性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在传播中出现了大量虚假信息,很多伪医疗专家现身说法,给群众利益造成了损害,过错方很难在信息网络中对号入座.因此,群众会把责任归咎于医疗事业和医学教育,学校教育的权威性遭受质疑.第二,学生能够便捷地接入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管理,给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带来困难.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入信息网络,不按时参加教学和实践活动,或者只是身体出勤,这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学生由于访问网络而忽略教学活动,加之对信息缺乏判断能力,很容易引发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或者背离道德,乃至犯罪.第三,网络中存在大量负面宣传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具有同步性特征,因而医患冲突等负面信息一旦出现,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被转载甚至改编,当越来越多的信息对民众进行视觉轰炸时,医学生群体也必然受到影响,学校教育一再强调的职业道德很容易被现实击垮.第四,不良的社会现象会影响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是相对分开的,可以完全从学习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而新媒体条件下信息的海量化使学生很难“一心只读圣贤书”,同时能真正引起学生关注的又往往是那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经常按照这种错误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逐渐就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很难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

2 新媒体条件下医德教育对策

面对新媒体条件造成的医德教育困境,学校和社会不能一味地否定,最好的方式是借助新媒体环境的优势,使医德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同时降低负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学校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权威,肯定权威,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医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既有优势又有不足,单纯从技术角度出发,新媒体肯定更具优势,但如果以信息的可靠程度来说,传统媒体优势更为明显,因而在医学教育中应当引导学生同时关注二者,总结和发现其共同点,遇到问题时应当从二者的共同点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既肯定了医学科学的权威,同时也强化了学校教育的成果,为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医德创造了条件.

第二,线上线下结合,有效利用媒体途径,为医德教育服务.目前,医学教育中的新媒体途径有很多,其中慕课等途径已经在专业教育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对学生而言,如何接入信息网络不是问题,关键是在信息网络中找到契合的兴趣点,因此如果医德教育不能与信息网络相结合,肯定不会成为学生的兴趣点,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教师应该借助新媒体途径,从医德教育本身出发,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导向,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新媒体手段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优化教学效果.

第三,加强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学生辨析信息的能力.负面信息之所以能够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一方面固然是新媒体条件下的信息影响力强于传统媒体,但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学生本身对信息的识别和辨析能力不足.教师应当在日常教育中强化学生的是非观教育,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教育,同时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社会现象,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判断和辨别,当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自然会形成必要的能力.

第四,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养成教育,增加群体性社会实践.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必要的实践活动辅助,从医德教育本身出发,正确的价值观是形成良好医德的前提,如果学生受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其必定很难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做出损害医疗事业和患者利益的事情.

因此,为保证学生能够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教师应当从树立正确价值观角度对学生进行直接教育,另一方面教师更应该从医学人文精神的养成角度出发,让学生理解医疗活动的本质,燃起对医学事业的热情,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除此之外,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深入实践,了解医疗活动的现实情况,避免被不良的言论误导.

主要参考文献

[1]顾栋栋.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新媒体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应用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逐步融入现代人的学习和生活,尤其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新媒体正潜移默化的影。

2、 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建设最重要的储备人才,具备活跃的思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对于新媒体的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都相对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内容摘要:新媒体的诞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对于高校来说,伴随而来的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为了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

4、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 【摘要】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教育场所,在加强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培养,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获取信息。

5、 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改革。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在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中普及。

6、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策略探析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载体。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及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