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地理教育期刊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艺术教育杂志 廉洁教育论文 国家级教育类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关于通识教育的论文 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论文封面 文献综述写作通识教育讲座 通识教育文献综述 关于通识教育论文 通识教育论文

关于通识教育论文范文 如何将一门专业文化课建设成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通识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9

如何将一门专业文化课建设成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适合通识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育为什么重要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通识教育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通识课程建设成为通识教育的重点和关键,通识核心课程是通识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它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目前专业文化课作为通识选修课的现象比较普遍,实施过程中既存在问题,又有建设成为通识核心课程的潜质,文章以汽车文化为样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探索把专业文化课建设成为通识核心课程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专业文化课 通识课程 通识核心课程

通识课程建设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点和关键,通识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科目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目前一些高校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建设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通识课程科目,而是把一些专业概论课、文化课及和专业相关的交叉边缘课降低要求直接拿来作为通识选修课开设,这样的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多位学者指出,在当前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强通识核心课建设被认为是实行通识教育最好的课程模式.如何具体建设一门通识核心课程,专题研究比较少,我们将从现有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汽车文化”入手,精心设计和管理,使其精致化、核心化、规范化,提高品位和地位,探讨通识核心课程建设路径和方法.

一、“汽车文化课”作为通识选修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布必修型是指对学生必须修习的学科领域(一般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及在各领域内至少应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做出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计划[1].我校实行分布必修模式,通识课程分为人文和社会科学,数学、自然和技术科学,文化和艺术,外国语言,学生发展辅导五大领域,共225门课程,汽车文化作为“数学、自然和技术科学”领域中的一门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布必修模式受到选修学分的限制难以达到通识教育的效果.通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和综合眼光的人才,分布必修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规定不同领域内不同类型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达成知识和眼光的综合,不过分布必修模式要想达到通识教育目的,对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科目数量和学分比例都有一定的要求.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规定了众多国家必修课程,所占比例非常高,而学校自主设立的通识选修课的学分则比较少,一般6分~10分不等,严重影响以实施分布必修模式的通识选修课的效果,难以达到通识教育目的.以我校为例,本科培养计划规定毕业需180学分,其中专业学分121,通识学分59,其中公共必修课学分51,通识选修课学分8(4门),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比例为6.4:1,这和实行相同模式的国外及港台地区大学有较大差别,麻省理工学院(MIT)要求每个学生选修HASS(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至少8门72个学分,占总课程的21.1%,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共同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为0.28:1,日本大学共同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为1:2,我国台湾地区大学共同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为1.5:1[2].

其次,分布必修模式中课程内容“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也是影响通识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虽然进行了领域分类,但由于缺乏更深入的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课程构成上科学论证不足,因人(教师)开设、随意开停(课)现象严重,导致通选课结构杂乱无章、有“拼盘”现象出现,学生从一门狭窄的课程修读到另一门同样狭窄的课程,没有机会掌握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没有机会综合处理不同学科的信息和概念,这就背离了分布必修模式的真谛,我校汽车文化通识课就是“拼盘”现象的产物.

再次,汽车文化课程本身存在知识化倾向,就算被学生选为通识选修课,也难以达到良好的通识教育效果.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黄景坤认为通识教育的内容有三个层面的学习: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认为“情操意志的学习,是通识教育终极目标之所在,认知和技能的学习,是导入的前置阶段”[3].张寿松也认为,通识课程所反映的核心精神(或说基本目标)是“人”的培养,其次才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4].目前汽车文化以專业文化课开设通识选修课,突出的还是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系,缺乏对技能和价值的关注,缺乏对知识背后意义的思考,不符合通识教育理念,这样的课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通识课程,难以达到通识教育的效果.

汽车文化在分布必修模式中难以达到通识教育目的,课程内容本身也存在缺陷,解决的途径之一就是课程精致化、核心化,使之成为一门通识核心课程.

二、“汽车文化课”作为通识核心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什么是通识核心课程,什么样的课程适合建设为通识核心课程,这是建设通识核心课程前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最早提出通识核心课程概念,著名学者莱文认为:通识核心课程是指一组独立于院系的转为全校学生接受通识教育而设置的课程,它和专业课程相对独立存在,而且多数课程是跨学科课程,所以有些课程需要不同系科的老师相互合作完成教学[5].我们认为,通识核心课程是相对专业课程(包括以通识课程名义出现的专业课程)而言的,具有以下显著特征:课程设置上非专业性、非功利性,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以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建构为目的;课程内容上必须贯彻通识教育理念,不追求知识的学科系统性而追求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不注重知识本身而注重知识对人的意义,即知识所内含的价值;课程地位上则处于核心地位,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点课程和主干课程;课程实施上则有面向全校学生、需不同专业背景老师合作完成等特点.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是在通识理念指导下有意识、有选择的教育行为,是一种“人为”的产物,具有指向性、生成性、计划性、场景性等特点,各高校应围绕通识教育目标,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建设通识核心课程.我们选定汽车文化作为我校的通识核心课程建设,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通识教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基于农村视角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摘要:通识教育关注人格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于人才培养过分专业化的反思,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成为了国内高校教改的主流思。

2、 高职专业群建设政策、框架和展望 摘 要 专业群建设是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国专业群建设的历史政策演进反映了其由试点、普及到优化的建设历程,现状研究梳理呈现出。

3、 现代化专业群建设之策略 【摘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也引发了专业建设层面的变化。现代化专业群的建设发展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建设现代化专业。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导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摘 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每一环节都与管理会计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各行业人才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了解一定管理会计知识。为适应这一时代要求,。

5、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建设 [摘 要]本文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的视角提出专业特色建设的关键点,对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进行分析。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阐述该校土地资。

6、 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 【摘要】近年来,专业群建设的探索在高职院校悄然兴起,专业群建设的目标是深化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加深校企合作,构建基于专业群建设的崭新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