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威尼斯商人的论文题目 威尼斯商人参考文献 威尼斯商人文献综述

关于威尼斯之死论文范文 威尼斯之死存在主义诗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威尼斯之死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0

威尼斯之死存在主义诗学是关于威尼斯之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威尼斯之死 主题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威尼斯之死》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较有影响的一部作品,它叙述了作家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威尼斯旅行中偶遇一位美少年,深深被其吸引,着魔般地追随少年的踪迹,最后死于霍乱的经历.纵观阿申巴赫的心路历程,和海德格尔的此在、存在、大道的思想相契合.阿申巴赫的威尼斯之旅就是从沉沦的“此在”中醒悟,在美的感召下飞升入去蔽的本真的“存在”,最终经由从容赴死升华到“大道”的过程.

关键词:《威尼斯之死》;托马斯·曼;存在主义;美;死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71-03

一、引言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是德国20世纪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人道主义者.他一生创作颇丰,于192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后在文坛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1911年旅居威尼斯时,托马斯·曼创作了关于“艺术和艺术家小说”的《威尼斯之死》(Death in Venice,也译《死于威尼斯》或《魂断威尼斯》).这部小说一出版,便备受关注,亦成为传世经典.《威尼斯之死》讲述了一个哀婉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古斯塔夫·阿申巴赫(Gustav Aschenbach)是位上了年纪的作家,多年以来他秉着谨慎小心、深入细致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事业中,然而紧张劳累的工作使他筋疲力尽,难以喘息.于是阿申巴赫多年来第一次允许自己休息,来到水城威尼斯度假.在威尼斯他遇到一位美少年塔奇奥(Tadizo)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压抑已久的 突然爆发,阿申巴赫不顾威尼斯满城的霍乱,不求回报地追随塔奇奥的影踪,最终死在了威尼斯.

国内对《威尼斯之死》的研究大多是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人格心理学理论及希腊原型神话等角度来研究作品的主题,作品中所反应出的人性矛盾,及艺术和极端主义的关系[1]等;有一些是分析作品的艺术家主题和艺术审美危机[2][3];还有一些研究是运用“酷儿”理论来解读作品中人物的“类似同性恋”的行为.然而,从存在主义角度对《威尼斯之死》的研究还较少.

存在主义思想从19世纪末期开始,逐渐成为西方思想界一个重要的思想潮流,它把个人的存在作为本体,由此开始,个人存在的根基作为人们思考的前提成为现代思想的一个范式.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作为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更是对存在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不是揭示人的行为或心灵的活动,而是通过确立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的最本质的东西来阐明存在这个概念.海德格尔的理论体系主要探讨了人的存在意义问题.他引入“此在”的概念,提出了以此在为中心的存在论.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总是某个存在者的存在,即我们只能从存在者身上逼问出它的存在来.“彻底解答存在问题就等于说:就某种存在者——即发问的存在者——的存在,使这种存在者透彻可见.”[4]而这种发问的存在者,只能是我们自己.海德格尔用“此在”这一术语来标识这种发问的存在者——生存着的人.在世界中的人是“此在”,“此在”总是既达到(给出)世界又到达世界之中,因此人总是和他人、他物关系着.“此在”在日常生活中所展开的基本存在方式是“沉沦”.“沉沦”是在世界中的迷失,是只被抛入世界而没有自由的拘泥于物.“存在”是超越的,是对存在者的超越,是停留在自身中展开自身,是无蔽的真理——美.海德格尔对“存在”概念的最后判定是上升了的“存在”自身——“大道”.“大道”是存在和时间的共属一体,是隐和显的交融,是诗意的天地神人四重奏的有机整体,唯有不断赴死的人得以感知它.本文将采用最能体现海德格尔思想的“此在”(Dasein)、“存在”、“大道”(Ereignis)等概念来分析小说主人公阿申巴赫的行为选择和经历,探讨出美才是人的本真的生存状态,以期为该小说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阿申巴赫的“此在”——沉沦

海德格尔认为,人最基本的状态就是他的“此在性”,即他进入周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逗留、繁忙.“此在”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进入日常生活世界,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此在”在日常生活中所展开的基本存在方式是“沉沦”.海德格尔说:“这个名称(沉沦)并不表示任何消极的评价,而是意味着:此在首先和通常寓于它所操劳的‘世界’这种‘消散于——’多半有消失在常人的公众意见中这一特性.此在首先总已从它自身脱落,即从本真的能自己存在而脱落于‘世界’.”[4]人于是被抛入日常生活的框框架架之中,慢慢地被磨平个性和思想,直至成为一般化和平均化的常人.沉沦揭示出个人和他人共同存在的状况,海德格尔形象地称之为混迹于世界之中.阿申巴赫在进入威尼斯之前所过的生活就是这样一种“此在”的沉沦状态.他出生于体面、严谨的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他从小就养成了严格自律的生活习惯,从来没有年轻人的闲散无聊和疏忽大意.四五十岁的时候,“他还仍然保持着这种习惯:每天天不亮用冷水浸湿胸部和背部,然后集中精力,在烛光中将晚上睡觉时获得的创作灵感记录下来,一干就是两三小时.”[5]他每天的生活就像钟表一样机械、准时.“古斯塔夫·阿申巴赫是所有那些辛勤劳作,心力憔悴,濒于崩溃边缘,但仍然坚持不懈的人们的代言人.”[6]虽然阿申巴赫年轻的时候也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有热情、有想法,“他崇奉理智,在艺术的土壤上辛勤耕耘,收获了种子;他摒弃神秘主义,怀疑天才,对艺术嗤之以鼻”[7],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文章和作品却逐渐抛弃了早年的“大胆直言的犀利风格和微妙清新的色彩,慢慢变得有些官腔和说教意味,变得一本正经、循规蹈矩、精雕细琢、形式规整,甚至有些公式化.”即使那个异国旅行者激起了他到远方旅行的强烈渴望,甚至使他产生了幻觉,但年轻时代养成的理智和自制力很快就把那种心血来潮的念头给压了下去.当他终于下定决心来到威尼斯后,威尼斯旖旎的风光并没有带给他强大的吸引力,相反,旅途中奇装异服的老头、漆黑得像棺木般的贡多拉、没有拿到船费的船夫等等这些不同寻常的景象令阿申巴赫无法平静、反感至极.

总结:这是一篇与威尼斯之死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自传风景和远行诗学 亚楠一直行走于散文诗和新诗之间,寻找着诗歌艺术的共同通道,以勤奋的写作姿态出版了许多诗歌作品,如散文诗集《远行》、《我所居住的城市》、《落花无眠。

2、 杜甫对陶渊明的诗学接受 [摘要]学界对陶杜儒学精神和生活趣味的联系强调较多,但对诗歌上的美学表现,尤其在诗歌艺术的具体关系上,认识不够。细读文本,可知杜甫对陶渊明诗艺的。

3、 温丽深稳欧阳修诗歌风格和诗学沿革 [摘要]学者们通常从风格论层面诠释欧诗的“温丽深稳”,其实“温”、“丽”、“深”、“稳”既能展现出欧阳修诗歌的主体审美风格,也可指向欧阳修在诗美。

4、 新世纪诗学建构的价值重估 [摘 要]新世纪诗学在多元化文学语境中发展并日渐成熟,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如诗歌理论及诗人呈现帮派化趋势;诗歌写作陷入庸俗之中;理论建构。

5、 现代化诗学的发生和限度 [摘 要]现代化先后经历欧化和西化的修正,由工业、经济渗透到文化和文学领域,承载了中国文艺复兴的想象。新诗现代化属于理想主义范畴的现代性话语,与。

6、 折中和融合重审明末诗学论争和学风特色 [摘 要]论及明代学风,学人多有党同伐异的印象,然相关论断不免失之于苛,尤其是对明末以来学风层面的诸多转变未曾究心。具体说来有三点应当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