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文献检索的三种方式 全世界医学期刊有多少种 天津农业科学期刊是哪种期刊 南林大图书馆约有电子期刊多少种 论文有几种类型 毕业论文属于哪种文体

关于一种相思论文范文 一种相思,三处闲愁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一种相思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8

一种相思,三处闲愁是关于一种相思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全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本文从主题、时空表现、情感基调、意境特征、民歌和文人诗的区别等角度,对《西洲曲》《春江花月夜》《秋窗风雨夕》作了较微观的审美鉴赏和比较阅读,尝试寻找一些可以掌握这三首诗的共同角度和方法,也力求体现这三首诗各自的思想艺术特色.

关键词:《西洲曲》 《春江花月夜》 《秋窗风雨夕》 审美

把《西洲曲》《春江花月夜》《秋窗风雨夕》联系起来阅读,是比较自然的事.晚清王运先生曾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红楼梦》四十五回中曹雪芹先生让黛玉“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从主题方面看,《西洲曲》是江南女子的“四季相思”歌(也有研究者认为“秋思”为主),思念的是心上人.《春江花月夜》在写景和哲思之后,即全诗后半部分写的是游子思妇的月下相思.《秋窗风雨夕》诗面上没有表明是对意中人的思念,只说“心有所感”“发于章句”,且根据四十五回前半部分我们可以推测黛玉有思母、思乡之情,但是根据前后文情节的发展以及黛玉性格和命运的总体来看,这首诗可以包含她一生多愁善感的全部内容,而其中最深重的是她对宝玉的情感,由爱情的患得患失感发了所有对生命的感伤和对未来的迷惘.因此,《西洲曲》《春江花月夜》《秋窗风雨夕》在主题上是大致相似的,都是写男女之间的相思,都因离别而引发感伤的闲愁.

“闲愁最苦”(辛弃疾《摸鱼儿》),“莫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冯延巳《蝶恋花》),“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闲愁是怎样的呢?也许是身体闲着,心却忙着,甚至煎熬着.也许是并不空闲无事,而是思念较深较久,不由自主地闲下来,无法做事;也许是对生活、对未来有憧憬,也有焦虑等这些闲愁,都消磨在一段流动的时光中,都消磨在思念的人对远方的眺望和怀想中.

《西洲曲》中用四季变迁体现时光的流动:冬末春初“折梅”、夏末秋初“采莲”、深秋时节仰望“飞鸿”,这儿的四季,可以理解为同一年中的四季,也可以理解为好几个四季相互错叠,使时间空间化:今年冬天折梅,明年夏天采莲,后年秋天望飞鸿等民歌用质朴的形式,将一个个季节连缀起来,摇曳多姿.这个江南女子在一年四季里,甚至在好几年中,感受着寒来暑往,她的思念就贯穿在这四季的渐变中.

这里的四季变化也可以和女子的外貌、神情、体态的变化同步:从梅花绽放的早春,到杏花开满、春意正浓的时节,女子穿着灵巧合身、色彩鲜嫩的单衫——“杏子红”可以理解为单衫的颜色,也可以理解为杏花的颜色.她还梳着“鸦雏色”的短小发髻;鸦雏色,可以理解为女子两鬓黑亮健康的发色,也可以理解为女子发型像鸦雏般短小、清爽.春天的女子清新靓丽、活泼动人.这位江南女子此时也正处于生命中的春天,豆蔻年华,青涩懵懂,清纯寂寞.“门中露翠钿,出门采红莲”,是全诗最灵动精彩的一笔,把女子因思念以致幻听,进而羞涩而聪敏的掩饰的举止神情勾画得栩栩如生,她渐渐戴上了翠玉的头饰,发现了自己的美,发现了内心的情;心中有,就怕别人知晓,因为自己最当真.她只有在“过人头”的莲花丛中,才能彻底吐露心声,她的脸色像莲花瓣一样娇艳明亮,她的身体像莲花一样亭亭玉立,她的皮肤像莲藕一样细腻白嫩;她走向了生命中的盛夏,渐渐抛却了羞涩,大胆热烈地表达着自己爱情.“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表现了民间女子在爱情中的赤诚、体贴.然而,她在思念中慢慢耽误了青春盛年.转眼鸿飞满天,深秋来临,她“垂手明如玉”,登楼、“卷帘”、望远——和少女时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的活泼喜悦已经不同.垂着的双手,表现了女子惆怅低落的内心,也许她已梳着浓密的云鬓,显现了成年女子的沉稳、内敛的美.大半生已经悄然逝去,四季相思、一生相思,民间有这样的女子吗?一定会有.她们沉默、质朴、感伤而乐观.“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周”,爱情就如她们生活中的一个梦,但她们相信这个梦;“君愁我亦愁”,从现实到梦境的寄托,表达了她们单纯、执着而朴素的心愿.里面有渐浓的感伤,但总不至于让人感到绝望.“折梅”“采莲”“仰首望”“吹梦”都是一系列象征性的动作,民间女子的爱情蕴含在切实明了的行动中,积极、现实,止于当止.没有幻想和幻灭,也就减轻了精神的迷惘和苦痛.

也有研究者认为《西洲曲》中的女子是在秋天回想着自己从春到夏,以至深秋的思念,而全诗的实际时间是深秋的傍晚,在日暮至天黑的一段安静的时间里,她出门采莲、回自己的住所,登楼远望漫天飞鸿、看着江水悠悠.到底哪一种解释和梳理,最符合本意?民歌的质朴本色、流传途径等诸多因素使之具有片段性的、看似拼接的情节和情景,因情境的转换有不少跳跃和空白.不过,只要民歌内在的气韵生动,情意深远,这些跳跃和空白就不是阅读的障碍,反而增添了诗歌的蕴藉,拓展了审美想象的空间.如果按照上述秋思的时空来理解《西洲曲》,那么它和《秋窗风雨夕》倒有着更多的相似了:都是秋天黄昏、夜晚的相思闲愁;同时,两首诗中闲愁的不同也更加明显了.

如果说《西洲曲》表现在外的是爱和思念、隐藏在内的、将感未感的是感伤和失落,那么《秋窗风雨夕》是否相反?表现着悲伤、迷惘、抑郁、苦闷,表现着对未来的畏惧、焦虑,隐藏着唯一的、深厚的思念、相知和相爱.《秋窗风雨夕》中爱的思念,比《西洲曲》来得悲伤和绝望.采莲女的心境,比较忍耐、沉默,“望远”“垂手”都流露出缓缓的感伤,“悠悠”的愁和梦,也包含着淡远的感伤.《秋窗风雨夕》中的林黛玉,虽然 窗前,内心却逐渐激动,“那堪风雨”“惊破秋窗”“不忍眠”“动离情”“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这些字词句,都彰显了黛玉内心的悲痛;这悲痛,是三百六十五日的风刀霜剑而引发的,也是好几个三百六十五日里长久地积累在心头的;只有在风雨交加的傍晚,在料想不大会有人冒雨来访的寂寞时刻,真实的内心仿佛得风雨掩饰,悲痛才能尽情地释放,一如《西洲曲》中莲花丛中的女子.只不过,采莲女释放的是爱情,黛玉释放的是爱情带来的痛苦.同为江南女子,黛玉多了诗人的敏感和忧虑,将爱情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格尊严、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所以黛玉的闲愁比采莲女的来得深重.贵族少女的弱不禁风,又使悲伤似乎不堪承受.在《西洲曲》中,采莲女和心上人,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或西洲,相隔很远,但是因为思念,她愿意划着双桨去寻找,或者托梦去西洲,这种用实际行动追寻爱人的勇气和魄力,是黛玉没有的.黛玉和宝玉并没有江海相隔,相隔的只是同一院落中的几道墙、几步路,但就是这几道墙、几步路,她没法迈过,只能等待.黛玉文雅、脆弱,封建家庭观念的压力、贵族少女的尊严以及对爱情的完美理想使黛玉无法像民间的采莲女那样开朗.在寒烟小院的封闭环境中,凄风苦雨的打击会被放大,只有雨伴人泣,烛伴人泣,无休无止;闲愁,转化为黛玉的生活常态和生命气质,而且愈发沉重.秋花、秋草、秋风、秋雨、秋窗、秋院、秋梦等这诸多意象、现实梦境,也呈零碎片段,但不像《西洲曲》中那么跳跃摇曳、富于联想.它们都被“秋”所覆盖,不分窗内窗外,相互呼应,浑然一体.黛玉就和秋花、秋草一样,随时可能枯萎.“秋”是“愁”的化身,《秋窗风雨夕》整首诗就笼罩在一种深深的愁绪中,意境精巧、细致、凄凉.这种封闭、沉重的悲哀只有等不久宝玉到来才能暂时消散.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一种相思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闲愁都几许,梅子黄时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2、 只吃一种食物,我们能活吗 众所周知,膳食平衡十分重要,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提供给你生存所需的全部营养。最佳的饮食结构需要保持食物的多样性,确保营养物质全覆盖,从维生素。

3、 三种精神,构建严治党新格局 如何正确理解并处理“三种精神”?笔者就机关党委的工作经验谈个人看法如下。在目标方向上,正确处理“全面”与“从严”的关系。“三种精神”和“六讲。

4、 李林:搞科研是种享受,只苦干不会有创造力 上海市岳阳路320号,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所在地。高大的梧桐把周边的喧闹隔绝在外,只有澄澈的阳光穿过树影撒落在大院里。有人说,这里似乎。

5、 曹辛之抱竹轩里品味闲愁最苦 在1980年代我買的书里,有许多封面装帧出自一人的设计,这就是曹辛之。曹辛之是作为书籍装帧家和诗人名世的,1989年,他在写给丁聪沈峻夫妇的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