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会议合作机遇和挑战学术会综述是关于亚信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亚信app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14年1月15—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亚信会议: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新安全观与亚洲安全机制构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加强亚信成员国经济合作、加强人文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中国新安全观与亚洲安全机制构建
安全合作是亚信会议的核心主题.有学者认为,在当今亚洲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应对亚信会议安全观赋予新理念,将20多年来达成的原则共识转化为行动方案,分析研究推动这种转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而提升亚信会议的价值内涵.同时,一方面探讨对亚信会议机制进行升级的可能性,思考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土耳其、印度等主要成员国的角色和作用;另一方面,成员国之间应通过更加深入的经济合作与人文合作,夯实亚信安全合作的基础,体现亚信会议包容发展、多元共生的合作理念.
有学者指出,新安全观的形成需要基于亚洲地区相对严峻的安全现状.新安全观在亚洲确立的前提是各国加强互信,就实施的目标与手段而言,是强调在互利共赢、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谈判解决矛盾纠纷,要反对冷战时期的集团意识.有学者从地理、宗教文化、冷战历史遗产等角度系统分析亚洲地区和平安全环境构建的制约因素,认为亚信会议为中国倡导构建亚洲安全机制提供了理论思索与外交实践的机会.有学者认为,亚信会议作为亚洲诸多合作机制和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进地区国家的战略互信,中国应认真对待并给予积极支持,适当关切周边国家的利益与发展诉求,为深化务实合作创造条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可积极引导地区国家参与亚洲安全框架的构建,借助亚信领导人峰会来展示大国形象与外交理念,将安全合作逐步拓展到经贸、人文领域,夯实安全合作的战略基础.
有学者系统分析了亚洲安全的现状,强调亚洲安全存在五大特性,即安全决策多元性、安全问题复杂性、安全理念对立性、安全机制碎片性与安全结构过渡性,认为此背景下中国新安全观的构建应以互利互信、平等协作为原则.具体而言,一是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在国际政治中都要平等相待,通过对话和平共处;二是国家无论贫富与发展水平高低都要互通互信、加强合作;三是各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亚洲社会平衡有序协调发展;四是各国应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互利互信观念,齐心协力应对非传统威胁;五是各国应在价值观、社会和文化传统多元化的大环境中求同存异,加强交流,相互促进,实现亚洲不同文明的兼容并蓄.
部分学者认为,应进一步明晰亚信会议的功能定位,使之成为解决欧亚中央腹地重要问题、为中国西部提供安全保障的平台.当前,中东和欧亚中央地区形势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尤其是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复兴浪潮,未来将对中国带来安全挑战.加之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引领之下的国际能源格局变化,为中东和里海中亚地区能源出口中国提供了机遇.为此,中国可适时适度地向该地区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的安全平台.有学者指出,中国应推动亚信会议领导人峰会超越达成理念共识的层面,出台切实可操作的行动方案,使各成员国收获这一机制带来的红利.此外,亚信会议在机制升级问题上也要量力而行,应着眼于给未来亚洲安全进程留下精神遗产.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应在亚信会议进程中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利用该平台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既要协调处理好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地区大国的关系,又要给予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亚信核心成员国以实质性支持.考虑到亚洲安全现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亚信会议机制要在借鉴欧安组织模式基础上有所创新,应尽可能搭建民间对话交流的渠道.
有学者认为,中国应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追求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确保中国周边安全的基础是提高综合国力,同时继承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秉持正确的义利观,与周边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有学者指出,亚信会议为中国的西向外交搭建了平台,有利于中国塑造地区环境,体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学者认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应对安全挑战过程中应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进一步增强上海合作组织的行动能力,发挥其在打击三股势力、应对阿富汗变局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加强亚信成员国经济合作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加强亚信成员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抓手.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首先着眼于中亚这个重要板块与核心地带,并在该地区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打造中亚能源合作国际示范区;二是强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依托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增加对沿线国家的投入力度,加大政策性资金尤其是官方发展援助的投入力度,为地区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三是积极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格局,统筹经贸、科技、金融资源;四是优化软环境,从消费者互信、企业互动和人才互通三个方面着手,通过文化旅游带动互信,通过高等教育和学术机构交流实现人才互通;第五,起步阶段可以规制先行,需加快推进制度法律建设;第六,需处理好与现有地区一体化组织和机制的关系,尤其需要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尽可能获得俄罗斯的理解和支持.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的多边经济合作必须淡化排他性、弘扬开放性,坚持“以静制动”的理念,淡化上合组织的经济功能,尽可能避免提出上合组织自贸区的倡议.不但要防止上合组织与欧亚联盟出现不必要的竞争甚至冲突,而且要研究寻找上述两大区域合作框架的共同利益.
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经济全球化步入新时期后中国提出的综合性跨区域经济合作倡议,而非一项战略.这一倡议旨在加强欧亚大陆国家在交通、贸易、工业等各领域的合作,合作方式以战略协调和高度协同为主,不追求强制性制度化安排.其目标则是推动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应成为人为强行推动的一体化方案,而应是自然形成的过程,采用平等协商、开放包容的合作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并非一家主导的经济计划,而是需要欧亚大陆国家共同参与的多元进程.它不应成为现有地区经济合作方案或一体化方案的竞争者和替代者,而应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安全更重要的新平台.
总结:这是一篇与亚信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亚投行面临机遇和挑战 【摘要】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于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
2、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新机遇和挑战 〔提 要〕上海合作组织扩员是印巴两国与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深思熟虑后的慎重决定。扩员顺利实施得益于相互需要增强、内外环境变化和扩员制度完善三个条件。
3、 亚信会议会议到组织还有多远 2014年5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次亚信峰会,把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展现在世人面前。自1992年亚信会议举行以来,它。
4、 中俄朝跨境合作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俄朝跨境合作在东北亚地区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中俄朝开展跨境合作对彼此之间稳固边疆区域建设、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稳定地区政治经济发展都具有。
5、 亚信非政府论坛第二次会议在京举行 2017年6月28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非政府论坛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亚信成员国、观察员国(组织)、地区有关国家的前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