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财政和金融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 财政杂志社 财政分权文献综述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 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文 公共财政文献综述 财政支出论文的选题目的

关于财政分权体制论文范文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困境分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财政分权体制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1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困境分析是关于财政分权体制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我国财政体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文章立足于我国当前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两难冲突的现实状况,运用“高能激励”效用,分析在财政分权体制之下财政激励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进而对我国环境质量施加影响.最后指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不力的根源在于缺乏使地方政府有动力和有能力进行环境规制的制度环境,因此,要想走出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困境还是得从制度层面入手.

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环境规制

一、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生态环境形势也日益严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冲突日益显现.由《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8年~2013年各期数据)显示:中国突发环境事件2008年发生135起,2009发生171起,2010年发生156起,2011年发生106起,2012年542起,2013年712起.最近几年的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也昭显出了政府的环境规制失灵.市场经济中,各经济行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无法顾及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负外部性,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市场调控是不可能现实的.要想有效控制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影响,必须有政府的介入,其可以通过制定环境规制来达到降低经济活动负外部性的目的.

制定和实行环境规制的过程,也是各级政府与市场主体、公众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而地方政府在这整个利益链条中更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就需要处理好各方关系,特别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政策方针下,要差异化其政策选择.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就释放出中央政府保护环境的强烈决心和信号.但由于政府层级的存在,在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之间往往存在偏差:地方政府能否正确接受及执行中央的政策?地方政府能否制定更多激励措施,更加侧重于对环境的保护?各地方政府之间政策是否一致?对这些问题的准确回答,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环境保护方案.本文主要运用“高能激励”效用,分析在财政分权体制之下财政激励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进而对我国环境质量施加影响.

二、 文献综述

基于本文的研究思路,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是本文需要厘清的基础问题.财政分权能够激励地方政府的行为,这一理论最早是由Tiebout提出的.他的“用脚投票”理论(Tiebout,1956)提出了七大假设条件,在这些条件下,他进一步提出了地方政府支出模型.该模型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通过社区之间的流动,人们能够自由的选择税收和公共服务,并将两者组合起来,进而实现对自身最有利的配置方式.如果人人都能自由组合,则整个社会的资源亦能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按照这一理论,通过实施财政分权体制,地方政府能更有积极性的提供多样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与此同时,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产品也能吸引更多的公民来到地方政府管辖的区域生活.而公共环境正是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此理论之后,很多学者如Musgrave(1959)、Oates(1985)都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略有差异,但都强调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以及竞争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并且都认为财政分权的程度越高,地方政府资源配置的权利越大,其能够提供给民众的公共服务产品就越多,当然包括提供更好的公共环境.由于这些理论在本质上的相同性,因此被统一定义为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Weingast(1997)、钱颖一(1997,1998)、Roland(1998)等提出了全新的理论,被称为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这些学者认为上述概念对于地方官员的设定过于理想化.地方官员也存在自身利益,当自身利益与公众发生冲突时,也会导致决策出现错误.为了克服这一矛盾,在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机制设计和激励相容理论.通过这些理论,可以在官员与公众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例如在环境质量问题上,可以设置激励相容机制,激励官员将提供良好的环境作为自身的最大化利益.相反,若该机制缺失,官员就会为了自身私利,放任企业的排污问题,甚至通过向企业设租的方式追求自身利益,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

诚然,上述制度的设定仍然过于理想化.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和国情都不尽相同,该理论模型在实际运用中仍然会受到诸多限制.学者们也普遍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对该理论模型的研究也从偏重于理论层面转向实证研究层面.一些学者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进行采样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状况如下:章泉、杨瑞龙等(2007)在国内首次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他们通过分析,认为财政分权的程度与环境质量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就越低;薛刚、潘孝珍(2012)对财政分权与地方环境污染的关系,在从支出和收入分权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后得出支出分权度与环境污染水平成反比,收入分权度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关系不确定;闫文娟、钟茂初(2012)从理论上提出假设,利用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中国式财政分权确实增加了外溢性公共物品(如废水)以及覆盖全国的纯污染公共物品(如二氧化硫)的污染排放强度,但并没有增加地方污染公共物品(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排放强度;由于排污费收取的人为因素较大,因此其对于抑制污染物的排放作用并不显著;在财政分权制度的作用下,地方政府可以有选择地放松了一些上缴税收高的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硫以及固体废物排放的监管,导致污染物与排污费都在不断增加的结果.

三、 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

中国的财政分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中国所特有的政治集权、官员晋升激励伴随着财政分权能够对地方政府施加强大的政治动力,促使它积极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采取“自上而下”的竞争方式,地方政府只对中央政府负责,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采取以GDP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方式.这样的一种政治激励使得作为“理性人”的地方政府便没有环境监管的动力,为了追求GDP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姑息那些产值大、利税高的污染企业.加上我国的现行的财税体制,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的不相称,地方收支缺口大,财力不足,这样在有限的财力下地方政府便会想办法开源节流: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充裕地方财政;另一方面便会缩减开支,如减少环保投入.当前的政治激励和财政约束机制,无法激励地方政府进行环境规制,也没有赋予其相应的规制能力.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困境.下面将从政治激励和财政约束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困境:

总结:该文是关于财政分权体制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环境规制下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动态博弈和最优策略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政府环境规制成为社会性规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规制经济学,以及规制过程中的博弈研究基础,。

2、 财政分权和城镇化对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地区环境污染状况受到财政分权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采用中国30个省域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

3、 财政分权框架下地方政府债务 摘要:财政分权制度的不足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基于审计署2013年6月底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数据,分析了。

4、 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力度影响 【摘要】本文利用200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力度有负面。

5、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环境规制如何通过中间变量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然后通过2000~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方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