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十二章翻译 硕士论文要几章 硕士论文一般写几章 章道云论文读后感 有关李鸿章的课程论文 钟彦儒论文 章太炎和近代中国学术会论文集

关于儒圣陈献章论文范文 一代儒圣陈献章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儒圣陈献章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5

一代儒圣陈献章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儒圣陈献章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儒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作为明代心学的先驱者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学者称白沙先生,素有“活孟子”“岭南一人”“岭南文化巨子”和“心学宗师”等雅称,当时明人亦冠以“真儒”“醇儒”及至“圣人”的美誉.能成为一代宗师,荣冠儒圣,史上少有.而这些耀眼的成就是他在幼年失怙、学业失利、科举失利的坎坷不平和青年春阳台十年苦修及中年丧妻、应考不成、身体病弱的屡屡困厄中,风凰涅槃,先难后获.他孜孜以求和热忱传授的自得之学,使得门下人才辈出,桃李飘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特书一笔的大儒之一.

一、人生之初多坎坷

陈献章人生之初,家世中衰,年幼失怙,继而科场失利,游学未成,多经坎坷.

陈献章出生前一月,父亲就去世,对于广州府新会县(今江门新会区)都会村的这个“有田二顷,耕之足以自养”的平常人家来说,无疑于雪上添霜.对于其家族本为三百年前宋朝的官宦人家,后因战乱南迁,迨入明初衰落如斯,难免有沧桑陵谷之叹.此为陈氏家世中衰之坎坷.

少时陈献章即有“颖悟非凡,过目不忘”之资,年方19岁就在乡试中取得第九名的好成绩.但随后二年,两度(1448年、1451年)赴京参加春闱会试,第一次中副榜进士(即中进士考试乙榜),奉诏入国子监读书一年.第二次,落榜.学而优则仕的梦想功败垂成,他在失落中怏怏归乡.此为陈氏科场失利之坎坷.

因感于“少无师友,学不得其方”,归乡后陈献章曾不辞远劳,前往江西临川吴和弼先生那里游学深造(1454年).但这位颇负盛名的理学先生性多严毅,和来学者少言,亦鲜教书读典,而是先令学生治田、簸谷、“地植蔬编篱”、“研墨”、“接茶”等事.年方26岁、意欲大有作为的陈献章显然不满亦不解这种教学方式,遂生“未知入处”之惑.故于来年(1455年)春,带着些许失望回到家乡.此为陈氏求学未成之坎坷.

尽管陈献章人生初期多坎坷,特别是在求学科举路上不如人意,但是乌云毕竟遮不住深山的太阳.渴求学问上进的他选择了归隐乡里、内求诸己、于“静中养出端倪”的治学理路,从此别开天地,独求自得,后终成卓然一家,名闻天下.

二、春阳台中苦修炼

陈献章回乡后,在困惑中读书思考.不久,他发现自得和博学同样重要,感叹“夫学贵自得也”,认为学问自得于心,然后以大量典籍中的语言扩展,如此所得方为真学问,否则典籍于我全无干涉.顺着这样的思路,陈献章更多地投入到内求诸己的自得之学中去.

为创造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他谢绝一切庆吊往来,婉拒官员拜见,“宅”在家中,一心研究学问.在返乡的第二年(1456年)秋,他还特意在自家院后的小庐山之南,雇工匠修建石室一间,命名为“春阳台”,作修学专舍.之后,不管青日白天,还是星斗满空,他多 其中,足不出阃,立志“穷尽天下古今典籍”,专心读书,苦修学问.苦到哪种程度?有时读书几乎彻夜不寝,如犯困,则以凉水或热水泡脚,醒后继续.他曾因用功过度,“几致心病”.中间妻子去世(1463年),他简单料理完毕,继续入石室读书,专心求学,信念一如以往.此等勤苦和意志,古来少见.

如此苦行僧般的坐冷板凳生活,从1455年至1465年,一坐就是十年.一份辛苦一份收获,其孜孜以求的自得之学初成,成为他后来儒名四扬、桃李芬芳、被目为圣人乃至建立学派的根本.后人认为自得是陈献章思想的精义所在,掌握此二字,“方最能掌握白沙全幅义理内涵”.那么陈氏的自得之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呢?其本质如何?

对于陈献章的自得之学,景海峰先生指出其有三意:“有师而不承其学”“以独立思考的精神从事学术劳作”“儒家内圣之学的一种境界”(参见景海峰《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第142页),尤以末者为要.此议颇允当.自得之学,简言之,指具有独立思维的学者在研习学问到一定程度时,必须经历反求诸己的过程和境界.它提倡人本主义,而非书本主义,即学习体道,必须是得自学习者个人内心的,而非在书本上打转.陈献章对此有精到的论述:“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在处理读书和读者的关系上,突出读者的独特体验,是人弘道而非道弘人.应先学有自得,“卓乎有以自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充盈“华落实存”的浩然之气.立乎其大,然后以之贯通坟典,“则典籍之言,我之言也”,达到我注六经,非六经我注的境界;否则,“典籍自典籍,我自我也”,油水两张皮,水火不相通.当年叔本华就曾告诫某些没有独立意识者:小心你的脑袋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其意也是在告诉人们要自得于胸,内求诸己,然后才是对他人思想的学习借鉴而非照搬照抄.

对自得之学的至高境界,陈献章本人在《赠彭惠安别言》中云:“自得者不累于外物,不累于耳目,不累于造次颠沛.鸢飞鱼跃,其机在我.”在他看来,“自得之学”是古人真传,不是通过文字这种近乎糟粕的外物传授可得,所谓“读书不为章句缚,千卷万卷皆糟粕”(《陈献章集·题梁先生芸阁》),就是说,凡学者在经过一定阶段的文本学习和积累之后,必须摆脱书本和各种章句注释之类的束缚,反求诸心,清除糟粕,力求自得.即如其所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闻见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陈献章集·道学传序》).此中已经隐约可见,陈献章志在消除当时程朱理学重章句诠释、轻个人悟性理解之弊.而且,他认为学问并非圣贤独自垄断,而是人皆可致.只是闻道有先后,全在自己有无心得.如他在给学生的信中明确指山:“人要学圣贤,毕竟要去学他.若道只是个希慕之心,却恐末稍未易辏泊,卒至废弛;若道不希慕圣贤,我还肯如此学否?思量到此,见得个不容已处.虽使古无圣贤为之依归,我亦住不得,如此方是自得之学.”(《陈献章集·和贺克恭黄门》)

关于自得之学的渊源,一般认为它远绍儒道二家,近承杂有禅学的宋儒,内含对个人经历的体悟.如先秦时期儒家的“学者为己”、“修己以敬”、“诚身有道”、“反求诸己”论,特别是《孟子·离娄下》中所载“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已有阐述.而道家则追求自明自正自化,妙契天地,自得于心.《庄子·杂篇·让王》中描述这样一种境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至于宋儒乃承衣钵于原始道儒思想,但又深受禅学 论的影响,志于糅合三家之说,倡静以修心、务求自得.三者皆为陈氏力求自得之学的渊薮.加之陈献章前半生在科场屡试不第的经历,促使其转而拒斥当时唯科举、八股文为重的学术主流,最终被边缘化为乡野处士.“反者道之动”,这样反而更使他易于走向主静自得、反观本心之路,并且一生守此不违,以生命诠解学问,广播于后人.

总结:本文关于儒圣陈献章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儒、道、法的内圣外王之道 摘要:先秦儒、道、法三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可分别概括为“智仁合一”、“明德合一”、“德功合一”,并可归为两种路向——“外学知识”(儒)、“内修心。

2、 大儒大善陈忠实 文坛巨星陈忠实先生的陨落,举国悲痛,像天空被撕裂了,滴着泪水。当日早上的微信蹦出了“今晨7:45分,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因病在西京。

3、 刘宁陈佩筠周伟张希田师红儒陈代南 刘 宁鹊桥仙·暮春寄怀暮云初起,凉风拂袖,静谧安然如夏。河湾黛色正迷津,灯如豆,归帆泊下。 胸藏淡泊,心怀唯美,此景堪称独雅。水天掠过梦中波。

4、 陈先发近作不可九章 早 春风在空房子的墙上找到一株未完成的牡丹并久久吹拂着它有一个母亲轻手轻脚地烧早餐窗外雨点稀疏荷花仍在枯荷中街头即绘那令槐。

5、 陈锦章烈士革命事迹其历史贡献 陈锦章是陕南第一个 党组织—— 大安小组的创建人,他携全家11口人随红军长征,不幸牺牲于长征途中。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革命的不懈追。

6、 莫让职业院校章程成陈章 【关键词】职业院校;章程;陈旧;陈列【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6-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