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税收法律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设计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我国政党制度的性参考文献 论我国政党制度的性参考文献 制度经济学论文题目 激励制度论文题目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参考文献 人民币汇率制度参考文献

关于政党制度论文范文 中国政党文化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政党制度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28

中国政党文化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大学硕士与本科政党制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政党制度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产生发展依赖于政党文化.政党文化促进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产生发展.中国必须发扬自强不息、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探索政党文化创新的路径,推动政党文化的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关键词:政党文化;合作;;党派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1-0018-04

一、政党文化的形成及其内涵

政党文化是指“政党所具有的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1].政党文化诞生于近代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成立后,吸收国外先进政党文化并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使政党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内涵和要素.

(一)形成过程

中国政党文化是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的成立准备了意识形态基础.成立后,经过“一大”和“二大”的发展,政党文化初步形成.以“七大”为标志,的政党文化走向成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政党文化已日臻完善.经过“”的曲折发展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党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创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结出不同的理论、思想并形成自己的政党文化,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形态.

(二)基本内涵

中国政党文化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党的意识形态、政治价值、政治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组织原则和标识等.

1.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历史上,的意识形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具有乌托邦色彩的意识形态,强调集体主义,主张平均主义,在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时期,这种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二是具有务实精神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是两种意识形态主导的分界岭,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前意识形态的主流.

2.政治价值.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是的政治是非标准和政治价值观念.的政治价值观包括平等、自由、发展、权力、、稳定、和谐等理念.平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标准,平等的实际状况体现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化程度,当代平等的涵义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自由是人类久远的政治理想之一,马克思主义赋予人自由的本质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政党关于权力的观念是政党政治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王沪宁认为,政治性权力是政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制,执政党的活动就更离不开权力中轴.对执政党说来,情况又较为特殊,它实现了政党自身权力与社会政治权力的整合,因而具有非执政党不能比拟的权力地位.执政党的活动,在我们这样长期党政合一的社会中,往往表现为政治权力的运作.所以政党文化也围绕着各种权力关系展开.”[2]是一个古老的政治价值概念.指出,没有就没有社会主义.“十六大”报告集中论述了党的观,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为已任.”[3]十七大报告提出:“人民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3.政治心理.政治心理是政党意识的深层结构,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4].成立90年来,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都获得了很高的认同.党员对党的认同是基于其对党的组织、党的使命、党的理论的认同和对党的深厚感情.因为这种认知和情感,党员会加强自己在党内的角色意识,在各种场合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积极投入党的事业乃至甘愿献身.所以,美国学者派伊在分析干部队伍特征时指出,的力量并不在于马列主义的纪律和权力统治集团,而在于富有献身精神的个别成员,即党的干部[5].

4.制度规范.政党制度规范是指“政党对自身活动和成员行为所做的强制性规定”[2].这些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國章程》及以党章为基础颁布的党内有关《规定》、《准则》、《条例》、《意见》、《办法》中,包括对党自身活动的规范和对政党成员行为的规范.如党自身活动的规范里,就有一条要坚持和完善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政党之间以及政党与国家间的权力关系,既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自身活动的规范.

(三)鲜明特征

1.自强不息.中国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以人为本.长期以来,“以人为本”一直作为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人为本”思想影响到党内大批年轻一代官员.到21世纪,“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党改革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正式被新一代领导人宣布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政治发展目标,成为政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征之一.

3.求真务实创新.中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在实践中“不清谈”,在理论研究中不搞“玄学”,用工作实绩来体现先进性,用发展成果来证明执政理念,把握时代特征,汲取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不断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二、政党文化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关系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产生发展依赖于政党文化

辛亥革命后,曾一度以西方政治制度为楷模,搞两院制、制,最后因缺乏实行制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政党文化基础以及民众心理基础而夭折.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政党制度方面建立起了、军事加特务统治为特征的制.然而,国民党的终究在人民革命洪流中覆灭.

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它是从中国特有的政治文化、政党文化环境里生长出来的.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只有能够救中国,只有能够领导中国繁荣发展,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心理的普遍认同.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政党文化基础,中国和各党派才共同选择了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政党文化促进了政党制度的产生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萌发、形成于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恢复发展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度化、规范化于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政党文化的推动和促进.1939年10月,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6]的著名论断,为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合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得到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积极响应,标志着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局面基本形成.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新政协召开,确立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统一战线和合作的组织形式,标志着领导的合作制在我国正式确立.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1979年,在全国政协五届二中全会上,对新时期党派性质地位作用的新阐述推动了合作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1989年,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1989〕14号文件),推进合作走上了制度化建设轨道.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一致通过,把“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以保证这项制度的长期稳定和发展.2005年2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2005〕5号文件),进一步推进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总结:关于免费政党制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政党制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边疆少数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建构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制度理念、制度优势、制度发展三维认。

2、 强化中国特色督政制度完善教育治理体系 对省级政府教育履职情况建立全面的、常规性督导制度,是在县政府教育履职情况常规综合督导制度基础上对我国督政制度的强化,实现了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的。

3、 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多维审视 〔摘要〕 与资本主义国家过分强调个体利益与资本自由的经济制度体系相比,中国以“结合”为特征和以“平衡”为实现机制的经济制度,为社会整体与个体良性。

4、 关于中国特色董事会制度 摘 要:中国董事会制度具有自己的特点,要加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董事会制度的探索和研究,把握中国特色董事会制度的内涵,正确发挥好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

5、 论法治基本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性 摘要:厉行法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的基本要求可以也应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性融会贯通,其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

6、 完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宪法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