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融合教育论文 民族融合论文 产城融合文献综述 企业域架构设计开题报告 课程论文可视化人机交互技术 国际企业跨文化融合策略论文 眼视光论文

关于视域融合视角论文范文 视域融合视角下看论语核心词仁和天英译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视域融合视角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4

视域融合视角下看论语核心词仁和天英译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视域融合视角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视域融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伽达默尔提出的哲学阐释学观点认为,翻译的过程是译者视域和原文本视域和读者视域相互融合的过程.本文比较了《论语》中核心词“仁”和“天”在不同英译本中的不同译法,以此来探讨不同译者和原文本视域和读者视域的不同视域融合,从而产生不同译法的过程.

关键词:《论语》;视域融合;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21-02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可以说《论语》就是中国的圣经.16世纪末以来,《论语》开始被译为西方语言.《论语》的英译始于西方传教士,之后也有西方汉学家、中国学者参和《论语》英译.从《论语》第一个译本出现至今,已确认《论语》原创译本共有57个.本文主要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雅各译本、庞德译本、辜鸿铭译本和安乐哲译本对核心词“仁”和“天”的不同英译进行比较.

一、“视域融合”的提出及基本观点

在传统翻译观中,翻译活动只有“文本”一个中心,译者的职责是将原文本意义用目的语准确表达出来.时至今日,“忠实标准”仍然有强大生命力.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文本是开放的,对其意义的阐发是一个永无止尽的动态过程.“翻译不可能有定本”,因此翻译活动也就由“文本为中心”转变成“译者和原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译者和原文本的对话中,译者不再隐身,而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者.翻译学者开始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为理论支撑研究翻译过程,提出了翻译过程中的“视域融合”.

视域融合是由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提出的阐释学三大原则之一.依照阐释学观点,译者处于特殊历史背景下,对任何文本的理解和翻译都建立在“前理解”的基础上,这就是译者的视域.译者的视域是在目的语文本最终形成之前译者在特殊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和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一切知识、观点、认识和态度的总和,它不仅包括译者在阅读原文本之前所拥有的全部“前见”,而且还包括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取各种途径(如查阅文献资料或者向他人咨询)所获取的全部信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做到两次视域融合:和原文本的视域融合和和译文读者的视域融合.在和原文本的视域融合过程中,译者要考虑原作者身份和原作创作年代、目的、文字和句式结构特点,原作所处的历史背景、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和译文读者的视域融合,则要考虑到其语言水平和需要,选择恰当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译作.译者作为视域融合直接参和者和实现者,要经历不同视域的冲突、排斥、达成一致最终融合的过程,最后产生新的视域.所以译者要想办法优化自己的视域,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原文本和读者进行视域融合.

二、《论语》核心词的英译

《论语》核心词包括“仁”、“君子”、“礼”、“道”、“天”、“德”等,这些核心词在原文不同字句中有着相通但并不相同的意义,即使用现代汉语词汇通译都非常困难,更不说用同一个英语词汇来翻译.本文选取其中“仁”和“天”的英译进行讨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寓意极其丰富,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109次.“仁”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礼、悌等内容.在英文中找不到一个和之完全对应的单词,所以英譯十分困难.理雅各根据“仁”在《论语》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语境含义不同,分别把“仁”翻译成了不同的英语单词,如“virtue, true virtue, the good, benevolent actions, perfect virtues, the excellence等.总体来讲,理雅各还是把“仁”译为“virtue”.这样将“仁”译为“virtue”,使得“仁”和“德”的区别在英译本 得不那么明显,可能会使读者产生困惑,并且也没有忠实地反映出“仁”是要靠后天努力形成的儒家思想.庞德在翻译《论语》核心词时使用的是他独创的“意象析字法”,即通过分析汉字构造,找出所指向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掘汉字的“真实”意义.故庞德把“仁”理解为“Humanitas, humanity, in the full sense of the world, real people, the real man, manhood, the man and his full contents等,这样的英译更多的是西方人道主义解读.事实上,儒家思想中的“仁”远远比西方人道主义提倡的“ 、自由、平等、博爱”更加深刻,庞德的译法没有展现“仁”的丰富含义.辜鸿铭则把“仁”统一翻译为“moral life”和“moral character”,这样就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提高了中国文化影响力,较统一的翻译又让译本读者容易理解,接触原汁原味中国文化,达到了“中西和谐”.安乐哲把“仁”翻译为“authoritative person”,他认为“仁”是人在社会给予他的人际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通过礼仪活动体现在他身上的文化传统价值和习俗,强调“仁”的过程性.

在《论语》中,“天”的含义也十分宽泛,共出现了26次,包括了“自然的天”、“主宰之天”和“义理之天”.其中“自然之天”含义较为简单,即浩瀚宇宙;“主宰之天”有独立人格和意志,主宰天地万物之命运,宗教色彩较强烈;“义理之天”即道德之天,其宗教色彩相对较弱,更多是一种道义和纲常.理雅各将“天”翻译为“Heaven”,为了和西方宗教里的“上帝”有所区别,他以Heaven”首字母大写来表示中国的神.但是当西方读者读到“Heaven”时,浮现在脑海里的一定是超越现世的造物主形象,以及罪孽、灵魂和来世这些基督教概念,很难体会到中国文化中的“天”.辜鸿铭采取“归化”翻译策略直接将“天”翻译为“God”,让人联想到西方宗教里的“上帝”,有着深深的基督教意识形态印记,但是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安乐哲将“天”创造性地翻译为“T’ien”,并用汉字和注释加以解释.这种译法给读者一种陌生感,属异化翻译策略,目的在于构建不同于西方的哲学思维,挑战西方文化霸权,传播中华文化.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视域融合视角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视域融合视角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媒体融合视域下网络研修社区的实践路径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攀升,网络研修社区的发展愈加完善。在我国,网络研修社区主要服务于在职教师的培训。基于网络的学。

2、 文化认同视域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融合 摘要: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中国掀起一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热潮。在大众传媒方面,以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一。

3、 视域融合理答问题另一视角 [摘要]理答近年来已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然而,人们对它的理解过于单一化,认为其就是简单的教学对话,甚至教学评价。我们亟须引进视域融合理论,去丰。

4、 视域融合到视域契合维秘时装秀文化构建 内容摘要: 现代内衣由西方传到东方并已与国人视域融合,但由于各种原因内衣秀却成为了国人吐槽对象。但面对“维秘”时装秀国人普遍给出了很高评价,其原。

5、 语域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写作中修辞 摘要:商务英语写作是现代英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可以在商务英语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先介绍了韩礼德语域理论的定义以及它的三个变。

6、 媒介融合视域下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柔性框架特性探微 [摘 要] 从媒介进化角度看,媒介融合的本质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跨越介质形态,消弭媒介边界,实现媒介功能的有机集聚,从而走向各种媒介共生共融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