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意林投稿要求 意林杂志怎么样 意林期刊 意林杂志 意林杂志订阅 意林投稿 意林杂志如何投稿 意林杂志招聘 三言二拍女性形象文献综述 意林小小姐怎么投稿 意林杂志卷首语 意林杂志软件

关于言意之辨论文范文 言意之辨诗学化走向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言意之辨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4

言意之辨诗学化走向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言意之辨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言意之辨对文心雕龙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2)02005703

言意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话题之一.从先秦的孔子、老子、庄子,到魏晋时期的何晏、王弼,他们都坚持着“言不尽意”的观点各抒己见.但是,这些文论家们注重的只是“言”能否尽意,而忽视了言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直到后期的陆机、钟嵘、刘勰等等,他们渐渐意识到了“言”的重要性,开始不同程度的探寻“言”和“意”之间的关系,以及言怎样尽意.他们皆从言和意矛盾统一的关系中探寻一种艺术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得“言意之辨”逐渐诗学化,丰富了文学创作的想象空间,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宝贵的文艺价值.

一、“言尽意”和“言不尽意”

“言意之辨”之“言”指的是语言、概念.“意”指的是语言符号所要表达的意义.言意之辨,就是语言能否充分地表达思维成果,即言能否尽意,换言之就是说语言能否充分而精确地表达人们对于外部世界以及自身的认识.

有关言意之辨的争论,早在先秦就出现了.《论语?阳货》载:“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论语?颜渊》载:“司马牛问君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巳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1\]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在表达思想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透露出“言不尽意”之说.但是,孔子作为一位圣人,要继承和发扬周礼,如果语言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那么他所宣扬的“仁”、“礼”又有何意义呢?在《论语?子路》中记载:“不知言,无以知人.”\[1\]可以看到,孔子十分看重“言”的重要性.《论语?卫灵公》载:“辞达而已矣.”\[1\]孔子这句话说明,言辞可以表达人的思维情感.可以说是“言尽意.”但是,语言能否充分而精确地表达人的思想,孔子没有说清楚,我们也无从考证.在孔子看来,语言有表达思维情感的功效,但是人们对于“仁”这种形而上的抽象概念似乎无法用语言来准确表述出来,就像他所说的“天何言哉?”但是,四季依然循环往复,万物照样生长.语言,不一定要充分地表达那些高深,抽象、难以言语的感念,但是过分的语言就会失去“意”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论语?雍也》记载:“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孔子认为语言具有表达意义的社会功能,“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但是语言表达的是否充分、恰当、精确要看主体的把握,如果“质胜文”则言没有充分地表达“意”的内涵,反之“文胜质”则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意”本身的价值.因此,文质彬彬才是言和意和谐的最佳状态.孔子在实施仁教的时候,将言意之辨带入了一种政治化的场合,使孔子的说教具有了现实意义.可以说“言尽意”在孔子实施仁教的道路上,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为孔子宣言“周礼”提供了先决条件.焦 瑛:浅谈“言意之辨”的诗学化走向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第25卷第2期

和孔子“言尽意”观点相反的是以老庄为主的“言不尽意”观念.老庄认为“道”为万物之本源,而“道”是一种“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它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一种概念.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这里所说的“道”不是一般的道,“名”也不是一般的名.它是一种形而上的概念,是抽象的,不可言语之物.反而用言语所表达的事物,只是一般之物.老子《道德经》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2\]这句话可以说明:老子认为语言是不能表达思维、情感这种抽象的概念.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一般之物.

庄子继承了老子“言不尽意”的观点,《庄子?秋水篇》:“可以言论者, 物之粗也, 可以意致者, 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 意之所不能察致者, 不期精粗焉.”\[3\]在庄子看来,世间之“道”不可用言语来表达, 而可以用言语表达的仅仅是“物之粗”或“物之精” 这一言外之意.《庄子?天道篇》记载:“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3\]庄子将言意之辨转化为“言、道、意”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即“道”是“不期精粗”的无状之物,“意、言”是“物之粗、物之精”.《庄子?秋水篇》载:“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得意,得意而忘言.”\[3\]庄子认为,圣人之意,不可言论.言辞会破坏圣人之意,言会阻碍圣人之意.这就是所谓的“得意忘言论”,可以说是言不尽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立象以尽意

“西汉末东汉初之际,为纬书及谶书最盛行之时代.古文经学家不用谶纬,使孔子反于‘师’之地位.此后更进一步之反动,为道家学说之复兴.”\[4\]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一批文人,一改神秘僵化的汉代经术,“祖述老庄”,用改造了的道家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使儒道糅合.他们大多出言以“玄远”为高雅,崇尚“虚无”之理,即所谓的“清谈”.从此,玄学之风大盛,使得老庄思想被重新认识.

魏晋时期,文人们崇尚老庄“道”、“无”之说,使得言不尽意之说进一步延续下来.《易传?系辞》引孔子的一段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段话借孔子之言,提出了“立象以尽意”的观点.在孔子看来,“言不尽意”是存在的,但是圣人的言论不能被遗弃,应该继续传承下去,人们想要体会圣人的言论就要突破语言的局限性,以“立象”来尽言意.

在老庄看来,言不可尽意.魏晋时期的玄学家们不再追问的是言能否尽意,而是开始想办法使言尽意.“立象尽意”之说解决了“言不尽意”的困境.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论证了“言、象、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言”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尽意的可能.

总结:此文是一篇言意之辨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论金色笔记中自由、自我言意矛盾 摘 要:自由及其所代表的意义令每个人都无比神往,我们期望能够在不违背人性的前提下拥有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然而,虽然自由有着丰富的可能性,却也面临。

2、 告别污名化走向独立自主 政策转向,污名化不再虽然早在2003年,电竞就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体育项目。但不可否认,这十多年来从政府机构到民间,大多数仍对电竞持否定态度。直。

3、 言意共生,语文启蒙之美 一、导入“启蒙” 学习字词师:在你心里,夏天的夜晚是快乐的,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纳凉,说着悄悄话;在他心里,夏天的夜晚是宁静的,可以细细聆听大自然。

4、 言意兼得,小阅读核心秘钥 [摘 要]小说阅读是学生进行文学性品鉴和赏析的基础。只有真正紧扣小说文本内在的言与意,阅读教学才能在言意兼得的过程中走向高效。具体的阅读策略有:。

5、 语文意识课堂言意共生基础 语文意识存在于言语本身,那就是围绕言语进行深入琢磨和品味,帮助学生悟出自然、纯真、热烈。运用好语文意识,就是关注语言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

6、 在智读精思中言意兼得 【摘 要】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點,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