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试析明清时期史学的特点论文 明清时期文学论文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明清文学论文题目 明清文化专题论文 秦汉时期政治论文

关于明清时期论文范文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名镇魏家湾经济和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明清时期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3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名镇魏家湾经济和文化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明清时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明清时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魏家湾是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沿岸重要的漕运码头、商业枢纽、文化中心,不但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人口众多,而且寺庙遍布、科举人员层出不穷,具有重要的经济、交通、文化地位.魏家湾镇的历史演变与河工管理、战乱兵燹、黄运变迁等因素密不可分,是山东乃至北方地区典型的运河城镇.

关键词:魏家湾;运河;商业;文化

Abstract:Wei Jia Wan is the Shandong canal along the important harbor wharf, commercial hub, cultural center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town not only merchants gathered, many shops, population is numerous, and temples throughout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personnel,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has the important traffic, economy, cultural status. At the same tim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river management, Wei Jia Wan Zhen war war, Huang Yun changes and other factors are also inseparable, is typical of the canal town of Shandong and the northern area.

Key words:Wei Jia Wan;canal;commercial;culture

中图分类号:K248/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5)-03-80(5)

1导语

明清时期的魏家湾属于临清州下辖的清平县管理,因其位于京杭运河与马颊河沿岸,具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号称“漯阳之名镇”[1].靠着国家漕运的刺激,魏家湾不但有政府设立的钞关、驿站、水次仓、巡检司衙门,而且商铺林立、货物山积、人口众多,粮食、食盐、布匹、药材等行业相当发达,为山东运河流域著名的商业城镇.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文化的兴盛,明清魏家湾不但出现了诸多的庙宇、寺观,有“一步踏三庙,十里看百帆”之称,而且教育也相当发达,出现了诸多的进士、举人、太学生、贡生、岁贡等,成为一方文化之胜地.清末因黄河北徙、运河淤塞、战乱频兴,魏家湾商人离散,经济一蹶不振,逐渐走向没落.

2交通枢纽,河工重地

明清两朝,魏家湾位于京杭运河与马颊河沿岸,水路交通便利,同时临近临清、济宁、聊城、德州等商业名城,陆路交通也颇为发达,良好的区位优势使魏家湾成为“南近曹州,北通岱岳”的“一方之胜地”[1] .而明清政府为保障漕运在该地设置的河道部门,施行的水利工程,又进一步提高了魏家湾的政治与交通地位,使其成为山东运河沿岸重要的河工要地.

明清时期魏家湾位于临清州、茌平县、东昌府的交界地带,流经其境的马颊河因地势低于运河,所以常常作为运河的减河,通过闸座将运河多余之水泄入马颊河,然后入海,所以明清两朝在魏家湾的河工多为筑堤、建闸、分洪、保运等,是完全围绕保障国家漕运而开展的.明初,“会通河为元转漕故道,岸狭水浅,元末已废不用,黑洋山决口后,其道遂淹” [2],永乐十年(1412)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及与北方蒙元残余势力作战军需的日益庞大,朝廷派工部尚书宋礼疏浚会通河,“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 [3],《行水金鉴》亦载,“尚书宋礼疏浚会通河,用老人白英计,改从南旺分水,遏汶北合漳、卫,遏泗南入沂、淮,其北道魏家湾与土河相连,开二小河以泄之,”[4]可见明初魏家湾是极为重要的河工要地.

永乐后,随着京杭运河的贯通,国家漕运量逐年提高,黄河对山东运道的侵害也日益严重,导致魏家湾等地河工频兴.据《续修清平县志》载:“县境运河在魏家湾,离城三十里,南接博平县界田家口起,北至二十里铺,直接临清州界止,计长三十九里,东西两岸计长七千一百二十丈,内东岸官堤七段,长一千零二丈,主簿承修;防风三段,长一百一十七丈,上河通判管修”[5].成化元年(1465)建水闸二,“曰魏家湾,曰李家口,东岸浅铺八,曰朱家、曰张家、曰十里井、曰赵官屯、曰戴家、曰陈官屯、曰赵家、曰潘家桥;西岸浅铺六,曰张家,曰李家,曰李官屯、曰王官屯、曰丁家屯、曰魏家湾”[6],其中魏家湾为减水闸,作用是将运河洪水泄入其他河流,以减轻运河压力,浅铺则为疏浚河道的组织,以防止泥沙淤塞,保障漕船顺利航行.《大明会典》载“清平县戴家湾闸夫三十名,魏家湾等浅铺九,老人九名,夫八十一名,今存四十五名,捞浅夫一百三十二名,今存六十六名”[7].老人为基层社会管理夫役的头领,主要负责河工人员的分工与协调.除减水闸与浅铺外,“魏家湾以南大坝下旧有引河一道,水势情形应行挑浚,有利民生运道”[8],引河不但可以用来泄洪,还可以在运河淤塞时用于通航,具有重要的功能.另有滚水坝一座,“水多则开闸放出,下游则乐陵、海丰一带入海”[9].魏家湾段运河弯曲较多,也是利用“三湾抵一闸”的原理,“若津道径直,缓缓而行,则水浮沙沉,随路淀积,疏之不胜疏矣.今多用弯曲,使之左撞右激,自生波澜,鼓动其水而不使之稍宁,则沙亦带之而去,无复停顿”[10],这样不但减少了置闸筑坝的耗费,而且利用河流的自然流动原理使运道通畅,具有科学性.

入清后,政府依然视漕粮为“天庾正供”,运河为“国家命脉”,所以对黄淮运的治理有增无减.顺治二年(1645)七月,“决流通集,一趋曹、单及南阳入运,一趋塔儿湾、魏家湾,侵淤运道,徐、邳、淮阳亦多冲决.是年孟县海子村至渡口村河清二日,诏封河神为显佑通济金龙四大王,命河臣致使祭”[11].清初因战乱未息,国家财力有限,加之明末清初兵燹导致运道损坏严重,所以只能通过祈求神灵保佑黄运安澜.雍正四年(1726)内阁学士何国宗与山东巡抚陈世琯勘察山东水利,“东昌府城南七里河下归徒骇河,城北魏家湾河下归马颊河,德州四女寺减水闸下归老黄河,皆运河东岸泄水入海故道,年久淤塞,应行疏浚”[2].雍正五年(1727)又动银筑堤,“由博平魏家湾减水闸泄运,经东昌卫、博平、高唐、夏津、恩县、平原、德州至德平,曲折七十余里达乐陵,直省庆云,于海丰大沽入海”[12].雍正年间对魏家湾运河的疏浚,不但改善了运道环境,降低了水患发生的频率,而且对于国家漕运的正常运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乾隆三十二年(1767)因运河连年漫溢,朝廷派大员与河臣一起治水,“山东八里庙添建滚水坝,并将徒骇河头之龙湾,马颊河头之魏湾,老黄河头之四女寺各建坝,落低七尺,以导其北注,开伊家河以畅其南流”[13].乾隆三十八年(1773)河臣奏“马颊河下游由东岸魏家湾水坝入口,经博平、清平、高唐、夏津、恩县等一百六十余里,河身宽窄深浅不等,只能泄运河异涨之水,若运河西岸上游开通,添闸宣泄,运河必将涨满,亦应导其去路”[2],建议排泄多余之水.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明清时期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明清时期洞庭秦氏 一洞庭秦氏尊宋朝太常博士秦观为始祖,始迁祖为秦观的五世孙益之公。益之公在“绍熙时由晋陵徙居吴兴临平,营别业于义阜,尝游洞庭,爱山水之盛,遂筑室。

2、 天方意向明清时期回回社会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 摘要:明清时期回回社会游学盛行,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是明清时期回回社会游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将详细梳理明清时期回回社会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的历。

3、 明清时期回儒哲学思想沟通浅探 摘要:针对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学者提出了“文明对话”的理念,认为建立在文明多样性和生活方式多元化基础上的和平。

4、 论明清时期盐商对扬州文化贡献 摘 要:明清时期的扬州,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与扬州盐商的文化行为密不可分。盐商积极组织各种儒学活动、潜心学术研究,以投资教育事业、兴办文人雅。

5、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 要:江淮地区在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经济区,经济繁荣,百姓富足。而到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社会经济却出现了停滞不前,灾荒频仍的局面。从农业垦殖。

6、 洲泉镇崛起中蚕丝被名镇 桐乡市洲泉镇地处杭嘉湖平原中部,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和著名的蚕乡,有近五千年的种桑养蚕历史,是江南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剥制丝绵是洲泉一带家家户户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