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出书投稿 毕业论文任务书模板 书刊号 毕业论文任务书怎么写 论文的任务书怎么写 怎么投稿出书 可口可乐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评定书 论文答辩决议书 日语书的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模板

关于钱锺书论文范文 林纾翻译和钱锺书翻译观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钱锺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8

林纾翻译和钱锺书翻译观是适合钱锺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钱钟书晚年为什么软禁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钱锺书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论和翻译理论,又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中受到启迪,在丰富的翻译实践基础上,借助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卓然自成一家的翻译理念.钱锺书的翻译观比较全面地体现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另有大量有关翻译的片断论述,散见于《管锥编》、《谈艺录》等著述中.钱锺书广泛论及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翻译的过程,译者的功用,并将其翻译思想高度凝练为“化境”说.

一、译事之信,当包达、雅

“信达雅”是中国近代翻译理论的基石,它强调忠实于原作和翻译修辞的重要性.钱锺书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创造性地指出:“译事之信,当包达、雅;达正以尽信,而雅非为饰达.依义旨以传,而能如风格以出,斯之谓信.等雅之非润色加藻,识者犹多;信之必得意忘言,则解人难索.译文达而不信者有之,未有不达而能信者也.”[1]“信”、“达”、“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信”处于统摄全局的地位,包含“达”和“雅”.要做到“信”,不仅要传达原文“义旨”,而且译文“风格”也求和原文一致.

钱锺书在论述支谦的《句法经序》时提到:

维祗叹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以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座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等“今传梵义,实宜径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顺本旨,不加文饰.[2]

“易晓勿失厥义”,一方面要求通俗易懂,既要符合译入语规范,又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水平,此之谓“易晓”;另一方面又要遵循“信”的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和原文保持高度一致,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一样或大致相当的感受,是谓“勿失厥义”.

“雅”之意不在“润色加藻”或“文饰”.翻译面临时代差异、古俗适应今时等困难,但不能为迁就或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完全抛弃原文的语言习惯而润饰译文.钱锺书援引鸠摩罗什《为僧叡论西方辞体》中的说法:“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和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3]至于借粉饰、雕琢而成的“美言”,在措词、行文、乃至形式上和原文有较大出入,其可信度当然大打折扣.和“美言”相对的则是通过“径达”途径达到的“信言”,其特点是“因顺本旨,不加文饰”.

钱锺书在《论不隔》中指出:“在翻译学里,‘不隔’的正面就是‘达’,严复《天演论·绪例》所谓‘信达雅’的‘达’.”并进一步解释道:“‘不隔’,不隔离着什么东西呢?在艺术化的翻译里,当然指跟原文的风度不隔等同样,在翻译化的艺术里,‘不隔’也得假设一个类似于翻译的原文的东西.这个东西便是作者所想传达给读者的情感、境界或事物.”严格遵循不隔的标准,“好的翻译,我们读了如读原文;好的文艺作品,按照‘不隔’说,我们读着须像我们身经目击着一样”.翻译中的“不隔”并不是把深沉的事物译成浅显易解;原来浅显的在译文中依然浅显,原来深沉的让译文读者看出它的深沉,甚至于原来糊涂的也能看清楚它的糊涂,这才是“不隔”.

关于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达致信、达、雅的标准,钱锺书给出了两条具体途径:一是回归文本.回归文本是解读、批评和翻译的根本:“尽舍诗中所言而别求诗外之物,不屑眉睫之间而上穷碧落、下及黄泉,以冀弋获,此可以考史,可以说教,然而非谈艺之当务也”.[4]钱锺书同时提倡到岸舍筏,“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不信书则如无书”[5].认死理、参死句、刻舟求剑式的穿凿附会,或脱离作品、郢书燕说、随心所欲,都会产生游谈无根的弊病.意义既得,则当忘言,不暧昧故能清明,不黏着方能灵活.回归文本不仅要认真分析原文的一切用词,分析原文产生的原因,还要分析人们是怎样理解原文的.

解决办法之二是整体观念.钱锺书反对“铢称寸量而见小忘大”、“执分寸而忽亿度,处把握而却寥廓”[6];而提倡观‘辞’(text)必究其‘终始’(context)”[7],即注意在上下文即语境中考察文本的意旨.钱锺书将“阐释的循环”和《华严经》中的“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相映发,指出细节只能通过整体才能得到理解,而对细节的任何解释都决定着对整体的理解,要全面、正确地进行阐释,就要结合语境进行部分和整体双向互动.钱锺书肯定林纾的翻译,就是从文学的整体观念出发的,因为以细节而论,林译不乏失真之处,但通篇观之,却大得原著精神.

二、言不尽意,心手相违

钱锺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深有体会地说:“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8] 这段话涉及翻译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困难和矛盾,包括原语和译入语的差异、言不尽意、心手相违三个层面.

(一)语言差异

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字之间存在距离,是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从某种程度上讲,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傅雷认为:“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西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9]表现在语言的形式结构上,差异是巨大而明显的:西方语言学有一套自觉的语法体系和语言哲学理论,重视性、数、格、人称和时态的变化,是典型的形态化语言;汉语句法讲究以意为主,语法具有隐含性,而不注重讲求形态和形式的接应,不具备屈折型形态表现手段.

不同语言的各个层次并不是处处存在着信息通道,这就限制了翻译转换的彻底实现,亦即存在“可译性限度”.其中最大的障碍是文化障碍,因为“一种文化里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却要费很大气力加以解释”[10].文化差异涉及生活习俗、政治历史、思维方式等许多内容,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文化信息载体的语言又把这些内容表达在文本中,因而对译者的困扰也较多.

翻译是一项包括原文本和译者、译本和译入语读者之间动态作用的综合活动,它寻求和原文本的对等.[11]翻译生成一个用译文读者的语言写就的文本,要求紧密依托原文,以做到不“失本”.同时,译文又不能是原文字当句对的转换,而必须有所超越,避免出现生搬硬造的“翻译腔”.变通的依据是译文自然流畅,符合译入语规范,最大限度地忠实表达出原作意义的内涵和外延,原作的体裁和形式,及原作者的风格和情感,达致一种和原文基本相当的美学效果.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钱锺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操纵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林纾翻译 摘 要: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它不能离开非文本因素孤立存在。操纵理论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将文本外的因素纳入考虑,强调翻译、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2、 钱锺书,最后的博学者 百岁老人杨绛女士去世了,激发了一场公众议论。议论的焦点有很多,既有诵其名言以示悼念者,也有慨叹爱情和生活之坚贞圆满者,也有反思生命历史或为学之道。

3、 钱锺书比较文学思想 摘 要:本文试图对钱锺书先生的比较文学思想进行系统地描述和总结,从而更清晰认识到他的比较文学思想内涵与价值。关键词:钱锺书;比较文学思想;系统。

4、 钱锺书饮食之道 一如果给钱锺书追加一个“吃货”的身份,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赞成,多少人反对。《槐聚诗存》中,他自我解嘲说“不好茶酒而好鱼肉”,并坦承自己“居然食。

5、 和钱锺书同学日子 一1929年,我报考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那年外语系招收差不多40个学生。等到正式上课前3天,我才接到通知,说我被录取了,可以到学校报到。。

6、 钱锺书为何不选正气歌 当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有些可笑,因为它既在逻辑上矛盾,又于情理不合。好比在市场购物,你买了白菜,却有人质问你为何不买萝卜,陷人于无词辩白的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