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结课论文小麦制粉 小麦矮化育种开题报告 小麦开题报告

关于小麦论文范文 临泉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效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小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9

临泉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效是适合小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小麦面粉的价格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本文分析了2017年临泉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原因,并通过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探索了该药剂的适宜用量及用法,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发病特点;发生原因;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效;安徽临泉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085-01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一般小麦抽穗扬花期侵染,灌浆期危害,成熟期成灾.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多连阴雨或雾霾天气,赤霉病易暴发流行.其主要为害穗部,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且病粒中含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畜危害极大,病粒率超过4%即不能食用[1-2].近几年,小麦赤霉病连续在临泉县偏重发生,现已上升为该县小麦的主要病害.受区域大气候等因素影响,2017年临泉县绝大部分麦区气候条件适宜、菌源充足、缺乏抗病品种,导致赤霉病暴发流行.

1 赤霉病发病特点

2017年,临泉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生轻,发病面积小.5月15日调查,小麦间平均病穗率为1.78%(较2016年减少74.24%),最高达11.3%.发病面积为6 933.33公顷次(较2016年减少87.01%),占总播种面积的6.93%.二是品种间有差异.近期田间普查时发现,赤霉病在不同小麦品种上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淮麦33、豫教6号、周麦30、周麦27田间发病率较高,山东102、泛麦5号、鲁原502、淮麦38等品种发病率较低.三是防治效果明显.2017年,各乡镇对赤霉病防控工作抓的比较实,高产示范片、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也能及时根据天气变化调整防控策略,一般都喷防2~3遍,因而赤霉病发病率也相对较低,喷防效果比较明显[3].一般农户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宣传发动下也进行了喷防,但由于喷防药剂、施药技术和防治时间把握不准,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个别漏防田块赤霉病病穗率仍达到10%以上.

2 赤霉病发生原因分析

分析2017年临泉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其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一是主播品种大多不抗病.在临泉县播种面积较大的品种,如淮麦33、济麦22、周麦22、淮麦22、淮麦38、周麦27、周麦30等均不抗赤霉病.二是病源充足.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在临泉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2年中等偏重、2015年中等发生、2016年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据研究,小麦赤霉病病原孢子可以附着在水稻和玉米秸秆上越冬,遇到适宜天气条件释放侵染,近几年随着临泉县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和数量逐年扩大,为赤霉病发生和蔓延提供了菌源基数.三是栽培条件适宜.2017年临泉县小麦播种密度较大,小麦长势较好,田间群体偏高,加上拔节肥追施面积大,小麦生长后期田间郁闭、湿度高等,均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和危害[4].四是气象条件不利.2017年临泉县小麦抽穗扬花期在4月17—25日,直到5月5日未遇到3 d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只是4月19日(0.5 mm)、25日(0.5 mm)和5月3日(21 mm)有不同程度的降雨,但降雨量不大,18 d降雨日为3 d,总降雨量22 mm,而且降雨日和小麦的扬花期吻合度较低,导致2017年该病的发生明显低于2016年.但5月7日(24.5 mm)、8日(5.5 mm)的降雨则加重了病害的发展和蔓延.

3 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治效果研究

为探明临泉县小麦赤霉病重发的情况和成因,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防治药剂,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试验,为今后在临泉县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将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总结如下.

3.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安徽省临泉县麦棉原种场,小麦品种为淮麦33.试验田土质为砂姜黑土,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均一致.土壤pH值6.8,含有机质1.93%,土壤肥力均匀.各试验地小区间环境条件一致.2016年10月12日0.25 m等行距播种,复合肥(25-8-12)750 kg/hm2,小麦长势较好.

3.2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照药剂为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

3.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g/hm2(A);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600 mL/hm2(B)、750 mL/hm2(C)、900 mL/hm2(D)、1 200 mL/hm2(E);以清水作空白对照(CK).小区面积667 m2.

小麦扬花初期(4月20日)施药1次,7 d后(4月27日)第2次施药.施药器械采用郑州新秀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益农电动喷雾器,兑水675 kg/hm2,采用二次稀释法混匀后常规均匀喷雾,重点喷施于小麦穗部[5].

3.4 调查统计

于小麦赤霉病病情发生稳定期(5月22日)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调查时按每处理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个麦穗,每个处理调查500穗,统计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并记录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3.5 试验期间气象条件

第1次施药当日温度为16.5 ℃,晴,湿度71%,微风.第2次施药当日平均气温18 ℃,晴,湿度65%,微风.试验期间

平均气温20.76 ℃,最高气温32 ℃,最低气温为10 ℃,降雨日7 d,降雨量75 mm,整个试验期间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

3.6 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除处理B外,各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0%.其中处理B病穗防效为68.09%,病指防效為73.89%;处理C病穗防效为76.60%,病指防效为82.77%;处理D病穗防效为78.72%,病指防效达到85.55%;处理E病穗防效为76.60%,病指防效达到86.12%;处理A病穗防效率为78.72%,病指防效为87.77%(表1).除处理B 病指防效低于75%外,处理C、D、E防效均超过80%,和处理A接近,各处理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防效提高.据试验观察,所有药剂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

3.7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效,应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大力推广应用.建议药剂应用剂量以商品量750~900 mL/hm2(有效成分202.5~243.0 g/hm2)为宜,第1次施药时期应在小麦始花期,间隔5~7 d进行第2次施药.

4 参考文献

[1] 杨丹丹,赵国建,金建猛,等.小麦赤霉病发病期探讨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7(8):180-181.

[2] 唐洪,潘勇,郭林永,等.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7(1):111-112.

[3] 王宏彬.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J].农技服务,2017,34(2):88.

[4] 朱育红.淮阴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J].科技信息,2012(27):464-465.

[5] 韩景红.小麦赤霉病发病因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果菜,2010(7):34.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小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45%戊唑·咪鲜胺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 摘 要:以45%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WP)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在江苏睢宁试验点,900 g·hm-2和1 050 g·hm-。

2、 临泉县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调查防治药剂筛选 摘要 介绍了临泉县小麦赤霉病重发情况,分析重发原因,总结了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分析了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当地小麦赤霉病防治提。

3、 豫南地区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花腿病”。该病自20世纪90年代在豫南地区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小麦纹枯病已成为部分地区小麦夺高。

4、 0.8精甲·戊唑醇水稻种衣剂研制报告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水稻种衣剂如“亮盾”等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使国内同类产品受到很大的冲击,导致国内的水稻种衣剂的开发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5、 玛可河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 摘 要 文章叙述了青海省主要生物灾害的种类和发生危害特点,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持续控制的对策。关键词 林。

6、 48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摘 要:为明确48%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小麦的安全,为该产品的农药登记和今后的市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按照。